- 使用场景
- 形神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外貌和内涵的统一,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形象和形态。
- 例句
- 1. 他的形神都非常出色,不仅外貌好看,内在品质也很出众。2. 这幅画的形神非常逼真,仿佛能够活动起来。
- 基本含义
- 形态和神态。
- 基本解释
(1).形骸与精神。《史记·太史公自序》:“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託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唐 吴融 《谷口寓居偶题》诗:“不能尘土争閒事,且放形神学散仙。” 明 张居正 《答督抚吴环洲言敬事后食之义》:“僕以菲薄,待罪政府,每日戴星而入,朝不遑食,夕不遑息,形神俱瘁,心力并竭,于国家岂无尺寸效?”
(2).形貌神情。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栖逸》:“ 鋭 在 泽潞 ,有道人自称 卢老 , 鋭 馆之於家。一旦辞去,且曰‘我死当为君子。’因指口下黑子为志。及生 咸 ,果有黑子,其形神,即 卢老 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猴盗》:“次日,客酬讌,邀至其室,见柱上锁一小猴,形神精狡。” 清 梅曾亮 《原任予告大学士戴公墓碑》:“其形神清和舒平,动若有餘。”
(3).指造型艺术的外在物象和内在神韵。亦泛指文艺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邢煦寰 《“意境”新识》:“它们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征是:情景交融,动静相宜,虚实相生,形神兼备。”
(4).谓形肖神似。 宋 苏轼 《与何浩然书》:“且喜起居佳胜,写真奇絶,见者皆言十分形神,甚夺真也。”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形影相吊”、“形迹可疑”等,来拓展对形神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形神都非常好,所以大家都喜欢和他玩。2. 初中生:这个演员的形神非常出色,每次演出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3. 高中生:在考试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掌握,还要注意形神的表现,给老师留下好的印象。
- 故事起源
- 形神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文为“其形神不测”,意思是说他的模样和精神气质无法预测。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成了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外形和内在品质的统一。
- 英文翻译
1.the body and the spirit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形神拆分为“形”和“神”两个部分来记忆。形指外形,神指精神气质。可以想象一个人或事物的外形和内在品质完美统一,形神合一的形象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形神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形神指的是一个人或事物的外形和精神气质。它强调了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的统一,既包括外貌、姿态、举止,也包括内心的气质、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