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索苇”来形容人们在面临困难时互相帮助,共同合作的场景。例如,当一个团队面临挑战时,成员们可以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时可以说他们在“索苇”。
- 例句
- 1. 在这个团队中,大家都能够互相帮助,共同合作,真是一支“索苇”的团队。2. 在困难面前,只有互相合作,才能够“索苇”,共同渡过难关。
- 基本含义
- 指人们互相之间寻求帮助或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 基本解释
即苇索。以芦苇所作之绳索。旧俗,元旦悬苇索于门,谓可以御凶邪。《文选·张衡<东京赋>》:“ 度朔 作梗,守以 鬱垒 , 神荼 副焉,对操索苇。” 薛综 注:“东海中 度朔山 有二神,一曰 神荼 ,二曰 鬱垒 ,领众鬼之恶害者,执以苇索而用食虎。” 李善 注引《风俗通》:“ 黄帝 书,上古时有 神荼 、 鬱垒 昆弟二人,性能执鬼。 度朔山 上有桃树,下常简閲百鬼,鬼无道理者, 神荼 与 鬱垒 持以苇索,执以饲虎。是故县官常以腊祭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於门,以御凶也。”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传说和成语的故事,以及其他与合作、团队合作相关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们要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就像“索苇”一样。中学生:在团队项目中,大家要紧密合作,才能够“索苇”,取得好的成绩。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团队的成员们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才能够“索苇”。成年人:在工作中,大家要互相帮助,共同努力,才能够“索苇”,取得成功。
- 故事起源
- 索苇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流传至今。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索苇”与故事情节联系起来,想象在河边种植苇子的苇子和村民们一起修筑河堤的场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成语“索苇”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索”和“苇”。
- 详细解释
- 索苇源自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则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苇子的人,他在河边种植了很多苇子。有一天,他发现苇子被洪水冲走了,他急忙向村民们求助,希望能够一起来修筑河堤,抵御洪水的侵袭。村民们听到了他的呼喊,纷纷前来帮助。大家齐心协力,最终成功修筑了河堤,保护了村庄。从此以后,人们用“索苇”来形容互相之间寻求帮助或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