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制府 zhìfǔ
[army headquarter] 即制置司衙门,掌军务
制府檄下。(制置司官署的[通缉]公文发下。)——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详细解释
宋 代的安抚使、制置使, 明 清 两代的总督,均尊称为“制府”。《宋史·叛臣传中·李全》:“ 全 请于制府曰:‘每恨 泗州 阻水,今如平地矣,请取东西城自效。’”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者》:“俄,至一辕门,儼如制府衙署。”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至于月饷、职衔、关防,等学生回 襄阳 后一方面向制府大人禀明,一方面自己也上疏朝廷,代为乞请。”
- 基本含义
- 指掌握政权的人或机构,尤指朝廷、政府。
- 使用场景
- 制府多用于描述权力机构或政府,用以强调其对政权的掌控和管理能力。常见于政治、历史等领域的文献、讨论和演讲中。
- 故事起源
- 制府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指的是朝廷或官府。制府成语的起源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有关。在古代,制府是统治者掌握政权的象征,也是管理国家事务的机构。
- 词语结构
- 动词 + 名词
- 例句
- 1. 他被任命为制府的高级官员。2. 这位年轻的政治家渴望进入制府,为国家做出贡献。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制府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成为一个掌握政权的人,坐在宏伟的官府之中,管理国家大事。
-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朝廷的组织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制府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制府,负责管理和指导我们的学习。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能够成为国家的制府,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3. 高中生:制府的权力应该受到制约,以保障人民的权益。4. 大学生:制府应该秉持公正、廉洁的原则,为人民服务。5. 成年人:我们应该关注国家的制府,参与社会事务,共同建设美好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