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和韵的词语解释
和韵的意思
拼音:hé yùn    注音:ㄏㄜˊ ㄧㄨㄣˋ
使用场景
和韵常用于描述声音悦耳的音乐、歌曲、韵律优美的诗句等。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语言或言谈举止和谐。
例句
1. 这首歌的旋律和韵非常动听。2. 他的演讲语调和韵,让听众都感到愉悦。
基本含义
指音调悦耳,和谐相应。
基本解释

(1).谓文雅而有风度。《南史·王训传》:“眉目疎朗,举动和韵。”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有道之器》:“ 彦回 风流和韵,施之燕閒,故是佳士。”
(2).指句中音调和谐,句末韵脚相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吟咏滋味,流於字句。气力穷於和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范文澜 注:“异音相从谓之和,指句内双声叠韵及平仄之和调;同声相应谓之韵,指句末所用之韵。”
谓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作诗。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一:“前人作诗,未始和韵。自 唐 白乐天 为 杭州 刺史, 元微之 为 浙东 观察,往来置邮筒倡和,始依韵,而多至千言,少或百数十言,篇章甚富。”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 清 梅曾亮 《<柏枧山房诗集>自序》:“叠韵之巧,盛于 苏 黄 ;和韵之风,流于 元 白 。”

延伸学习
1. 进一步了解古代音乐文化,了解古代人们对音乐的追求和赏析。2. 学习其他形容声音美妙的成语或词语,如“悦耳动听”、“韵律优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听那首歌,它的旋律非常和韵。2. 初中生:老师的讲解语调和韵,让我们更容易理解知识。3. 高中生:音乐会上的演奏非常和韵,让人陶醉其中。4. 大学生:这位演讲者的演讲语调和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音乐文化。古代人们在演奏乐器或唱歌时,注重音乐的和谐与韵律的美感。因此,和韵成为了形容音乐美妙的成语。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音乐家在演奏乐器的时候,他的演奏声音非常和谐,韵律也很美妙,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和韵”。
词语结构
成语“和韵”的结构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分别是“和”和“韵”。
详细解释
和韵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和”表示和谐,相应,“韵”表示音调悦耳。这个成语形容声音和谐,和睦相应的情景。
(0)
诗文中出现“和韵”的诗词

挽郭嵩焘联

订交十载余,尺鳞通咏,思思斟酌,难得与我同心,和韵不辞重复叠;

昨夜三更侯,服鸟来园,过过连声,竟是报公归去,骑箕仍领旧仙班。

(0)

游秦氏林塘次汴生子禾韵

居然青雀系蓬门,旋觉轻桡雪浪喷。

暗水过湖偏作态,好云罥树太无根。

入秋花似将归客,和韵诗难不著痕。

便拟放舟东海去,胸中云梦已全吞。

(0)

夜听捣衣诗

秋夜捣衣声,飞度长门城。

今夜长门月,应如昼日明。

小鬟宜粟瑱,圆腰运织成。

秋砧调急节,乱杵变新声。

石燥砧逾响,桐虚杵绝鸣。

鸣石出华阴,虚桐采凤林。

北堂细腰杵,南市女郎砧。

击节无劳鼓,调声不用琴。

并结连枝缕,双穿长命针。

倡楼惊别怨,征客动愁心。

同心竹叶碗,双去双来满。

裙裾不奈长,衫袖偏宜短。

龙文镂剪刀,凤翼缠篸管。

风流响和韵,哀怨声凄断。

新声绕夜风,娇转满空中。

应闻长乐殿,判彻昭阳宫。

花鬟醉眼缬,龙子细文红。

湿摺通夕露,吹衣一夜风。

玉阶风转急,长城雪应暗。

新绶始欲缝,细锦行须纂。

声烦广陵散,杵急渔阳掺。

新月动金波,秋云泛滥过。

谁怜征戍客,今夜在交河。

栩阳离别赋,临江愁思歌。

复令悲此曲,红颜馀几多。

(0)

赋风

噫气含朝籁,离星动夕躔。

威灵随汉筑,煦妪上虞弦。

清拂兰台客,徐飘郑圃仙。

来应凭虎啸,去不待蛇怜。

塞外凄天马,林端饱露蝉。

入松和韵古,转蕙逐光妍。

黄落汾睢地,悲歌易水天。

如何箕颍上,独取一飘捐。

(0)

读韩致尧诗感题·其二

谁识天心久废商,殿前执手暗沾裳。

从亡卢植曾河上,和韵吴融竟异乡。

花好似忘春已去,尘飞真恐日无光。

由来宦者倾入国,错怪唐家白面郎。

(0)

台城路.哭山云侄

朝来忽接惊心报,忆别光阴非久。

济世才华,匡时抱负,天不假其年寿。关山回首。

痛病骨支离,吟笺犹袖。

此语凄凉,予肠断矣泪如豆。记送归舟时候。

感往日书来,殷勤问又。

煮茗清谈,题笺和韵,正是小庭春昼。而今知否。

叹泉路茫茫,空浇残酒。为赋哀词,衷怀已酸透。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