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释义]
(1) (动)(合辙儿)两辆或者几辆车轧出痕迹相合;比喻一致。两个人的想法一样;所以一说就合辙儿。(作谓语)
(2) (动)(合辙儿)(戏曲、小调)押韵。快板合辙儿;容易记。(作谓语)
[构成]
动宾式:合|辙
- 详细解释
◎ 合辙,合辙儿 hézhé,hézhér
(1) [in agreement]∶后车与前车的车辙重叠,比喻相互吻合
两人想法很合辙
(2) [in rhyme]∶[曲调] 合拍、押韵
这首小曲很合辙儿
(1).车轮与车的轨迹相合。比喻彼此思想言行相一致,合拍。 宋 刘克庄 《赠施道州》诗之二:“拮据自笑营巢拙,枘凿明知合辙难。”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及至造语运思,先民之轨,何以合辙?非夫文分古今之义,乃字异古今之义也。”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他两个本是一流子,一说就合辙。”
(2).谓戏曲唱词之韵脚相合。 侯宝林 《普通话与方言》:“咱们汉语就有这种特点,就拿歌曲来说吧,唱哪一段听起来都富于节奏感,有板有眼,合辙押韵。”
- 基本含义
- 指诗文中句子的韵律合适,也指行动或言辞得体、得当。
- 使用场景
- 合辙可以用来形容诗文的韵律和谐,也可以形容行动或言辞得体、得当。在写作中,可以用来表达某个句子的用词、结构等与上下文相协调,使整个作品更加流畅优美。在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合适得体,或者某个言辞得当、得体。
- 故事起源
- 合辙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四年》中,原文是:“夫子贱人之言,而贵其事,是以合辙。”后来成为了常用的成语。故事的具体情节已经无从考证,但从这个句子中可以看出,合辙是指言辞得当、行动得体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合辙的成语结构为“合+辙”,其中“合”是动词,表示合适;“辙”是名词,表示车辙,引申为韵律。
- 例句
- 1. 他的演讲总是能够合辙,让人听得非常舒服。2. 这首诗的韵律合辙,读起来非常流畅。3. 他的行为总是合辙得体,很受大家的喜欢。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合辙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辆车在平坦的路上行驶,车轮留下的车辙相互契合,行驶得非常顺畅,就好像诗文中的句子韵律合适一样。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合辙的意思和用法。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合辙相关的成语,如“合时宜”、“合情合理”等。通过学习这些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合辙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作文写得很好,每个句子都合辙,老师夸奖了我。2. 初中生:他的行为总是合辙得体,我们都很喜欢和他一起玩。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合辙,读起来非常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