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山岭名。在今 安徽 繁昌 西。 晋 桓温 曾于其麓筑 赭圻城 。《晋书·桓温传》:“ 隆和 初,詔徵 温 , 温 至 赭圻 ,詔又使尚书 车灌 止之, 温 遂城 赭圻 居之。” 唐 王维 《送邢桂州》诗:“ 赭圻 将 赤岸 ,击汰復扬舲。” 清 吴伟业 《八风诗》:“捩柁引船 濡口 利,禡牙挥扇 赭圻 功。”
- 基本含义
- 指犯罪的证据确凿,无法抵赖。
- 详细解释
- 赭圻来源于古代刑罚,称为“圻赭”,是一种用赭石涂抹在罪犯的脸上,以示公示其罪行的刑罚。因此,“赭圻”成语意为罪行明确,证据确凿,无法抵赖。
- 使用场景
- 用来形容犯罪证据确凿,无法辩驳的情况。可以用于法律、司法、社会等相关领域的讨论和描述。
- 故事起源
- 据说,古代有一位官员贪污受贿,他的罪行被揭发后,无法抵赖,最终被判处死刑。在他被处决之前,他的脸被涂抹了赭石,以示公示他的罪行。后来,人们将这种情况比喻为“赭圻”,用来形容罪行明确,证据确凿的情况。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 1. 这个案件的赭圻已经被公布,他无法再逃避惩罚了。2. 这份文件是赭圻,证明他与这起犯罪案件有关。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赭圻”联想为“赭石涂脸”,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其含义为罪行明确,证据确凿,无法抵赖。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法律、司法相关的成语,扩展自己的词汇量和文化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作弊的赭圻被老师发现了,被批评了。2. 初中生:这个偷窃案的赭圻已经被警方找到了,凶手无法逃脱。3. 高中生:这份文件是贪污罪的赭圻,证明了他的犯罪行为。4. 大学生:在法庭上,律师提供了大量的赭圻来证明被告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