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代的一种风俗。《北史·窦泰传》:“﹝ 竇泰 母﹞遂有娠。期而不产,大惧。有巫曰:‘度河湔裙,产子必易。’” 唐 吕渭 《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诗:“湔裙移旧俗,赐尺下新科。” 清 陈维崧 《永遇乐·东溪雨中修禊》词:“湔裙节令,偏将丝雨,添满一川空翠。”详“ 湔裳 ”。
- 基本含义
- 湔裙是指洗涤裙子,比喻清洁自己的行为,也用来形容人品高尚、廉洁自律。
- 详细解释
- 湔裙的字面意思是洗涤裙子。在成语中,裙子是指人的行为,湔是指洗涤、清洗。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清洁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高尚、廉洁自律。
- 使用场景
- 湔裙通常用来形容人品高尚、廉洁自律的人。可以用于赞美那些拒绝贪污腐败、保持廉洁的公务员、领导干部等。
- 故事起源
- 《庄子·内篇·秋水》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湖边洗裙子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清洁和廉洁的追求,从而形成了成语湔裙。
- 词语结构
- 主语 + 湔 + 裙
- 例句
- 1. 他一直保持廉洁自律,行为可谓湔裙之身。2. 这位官员一直以来都是廉洁公正的,是个湔裙之君。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湔裙”与廉洁自律的形象相联系,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湖边洗涤裙子,清洁裙子的同时,也清洁了自己的行为。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廉洁自律的重视,以及相关的成语和故事。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一尘不染”、“清廉正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是一位老师,她每天都教育我们要湔裙,做一个有素质的人。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湔裙,做一个模范学生。3. 高中生:我立志要成为一名廉洁自律的公务员,用实际行动湔裙。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要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湔裙为校争光。以上是关于“湔裙”词语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