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即辟雍。《诗·大雅·灵台》:“於论鼓鐘,於乐辟廱。”《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廱,诸侯曰頖宫。”《文选·潘岳<闲居赋>》:“其东则有明堂辟廱,清穆敞闲,环林縈映,圆海迴渊。” 李善 注引《三辅黄图》:“明堂辟廱,水四周於外,象四海也。”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五:“ 徽宗 创立辟廱,增生徒共三千八百人。内上舍生二百人,内舍生六百人,教养于太学;外舍生三千人,教养于辟廱。” 清 陈鳣 《对策》卷一:“又有学宫等俱在城中,而别建明堂、辟廱於郊外,以存古制,如祭天之坛,冠冕之市也。”参见“ 辟雍 ”。
- 基本含义
- 指以刚正不阿、不受贪婪诱惑的品质,能够抵制外界诱惑,保持清廉正直。
- 详细解释
- 辟廱是由“辟”和“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辟”是指抵制、避免的意思;“廱”是指贪婪、贪欲的意思。辟廱的含义是指能够抵制外界的贪婪诱惑,保持清廉正直的品质。
- 使用场景
- 辟廱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具有坚定的原则和道德操守,不受外界的诱惑所动摇。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临金钱、权力等诱惑时能够保持清廉正直。
- 故事起源
- 辟廱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李斯列传》。故事中,李斯是秦始皇的重要宰相,他有一次被人送了一匹名贵的宝马,但他没有接受这个礼物,而是将宝马送回给了送礼的人。这个故事体现了李斯的清廉正直,后来就形成了辟廱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辟廱是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辟”是动词,意为抵制、避免;“廱”是名词,意为贪婪、贪欲。
- 例句
- 1. 他一直以来都能辟廱,不受金钱的诱惑。2. 这个官员在面临巨大利益的时候能够辟廱,保持廉洁。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辟廱这个成语。可以将“辟”字联想为抵制、避免,将“廱”字联想为贪婪、贪欲。通过联想记忆,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结构。
-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可以了解其他与廉洁、正直相关的成语,如“廉洁奉公”、“清正廉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我们要辟廱,不要抄同学的作业。2. 初中生:作为学生干部,我要辟廱,不受贪欲的诱惑。3. 高中生:在面对考试作弊的机会时,我选择了辟廱,保持了自己的清白。4. 大学生:大学生要学会辟廱,不为了一时的利益而违背自己的原则。5. 成年人:在职场上,我们要辟廱,不受金钱的诱惑,保持自己的正直和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