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苟容常用于描述人们在困境中的无奈或不情愿的行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没有原则或没有勇气坚守自己立场的人。这个成语常见于口语和书面语中。
- 例句
- 1. 面对困境,他只能苟容一时,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2. 虽然不情愿,但为了和平,我们不得不苟容对方的要求。
- 基本含义
- 苟且容忍,勉强忍受。
- 基本解释
屈从附和以取容于世。《荀子·臣道》:“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 宋 苏轼 《上韩太尉书》:“天下之人,幸而有不为阿附苟容之事者,则各为倜儻矫异,求如 东汉 之君子,惟恐不及,可悲也已!” 清 薛福成 《叶向高论》:“自 嘉靖 以后,或偏尚才气,而见摈清议,或依阿苟容,而漫无建白。”
- 延伸学习
- 苟容是一个与忍耐和妥协有关的成语,可以与其他相关的成语进行对比学习,如“宁死不屈”、“宁愿牺牲”等。通过比较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苟容的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虽然不喜欢吃苦瓜,但为了健康,我还是苟容地吃了。2. 初中生:虽然我不同意老师的决定,但为了避免冲突,我只能苟容。3. 高中生:面对压力和困难,我们不能只是苟容,而是应该积极面对并寻求解决办法。4. 大学生:在工作中,我们有时不得不苟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但也要保持原则和底线。
- 故事起源
- 苟容这个成语源于《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的故事。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卫国将军骠骑在被秦国围困的情况下,为了保全国家,不得不与秦国达成妥协。这个故事中的骠骑将军被赞扬为苟容之士,意味着他在困境中的妥协是出于无奈和为了国家大义而做出的。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只能勉强容忍和忍受。这样的情景会帮助你记住苟容的含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苟容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汉字“苟”表示苟且,勉强;第二个汉字“容”表示容忍,忍受。
- 详细解释
- 苟容是指在困境或艰难的情况下,勉强容忍或忍受。这个成语强调了在逆境中的生存和应对能力,表示不得已妥协或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