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赞美人才得以充分发挥的场合,也可用于形容人才得以施展才华的情况。
- 例句
- 1. 他在这个岗位上鸣珂发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 这个项目给了她鸣珂的机会,她的才华终于得以展示。
- 基本含义
- 指人才得以施展才华、展示才能。
- 基本解释
(1).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因名。 南朝 梁 何逊 《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隔林望行幰,下阪听鸣珂。” 唐 王昌龄 《朝来曲》:“月昃鸣珂动,花连綉户春。”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言祖》:“只把细蕊轻挼,立倦鞦韆架,耳听鸣珂眼盼他。” 清 陈梦雷 《青青陵上柏》诗:“甲第亘长虹,拥节復鸣珂。”
(2).指居高位。 明 李东阳 《重经西涯》诗之一:“岂谓鸣珂还故里,敢将华髮恋微官。” 清 唐孙华 《送宫恕堂北上》诗:“只今交旧尽鸣珂,推挽寧无一人佐。”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人才、才华相关的成语,如“人才辈出”、“才子佳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是班级里的鸣珂,我要好好努力发挥我的才华。2. 初中生:我希望通过参加各种比赛,能够在学校成为一名鸣珂。3. 高中生:大学是我施展才华的舞台,我要努力成为一名鸣珂。4. 大学生:我希望在实习期间能够得到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成为一名鸣珂。
- 故事起源
- 成语“鸣珂”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子曾经说:“鸣珂久矣,其声不远人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鸣珂的声音虽然洪亮,但是声音传得不远,只有在靠近的地方才能听到。后来,人们将“鸣珂”比喻为人才,表示人才的才能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中才能展现出来。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鸣珂”与人才的施展相联系,形象地想象鸣珂的声音代表人才的才华,在适当的环境中能够发挥出来。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主语为“鸣珂”,谓语为“鸣”。
- 详细解释
- 鸣珂,古代乐器,形状像钟,有悬吊在上面的木槌,敲击时发出洪亮的声音。成语“鸣珂”比喻人才得以施展才华、展示才能,发挥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