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视草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待工作、学习或其他事情不够认真、漫不经心。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的态度不端正,不负责任。例如,一个老师讲课时,学生们不认真听讲,玩手机,这时可以说他们对学习视草。
- 例句
- 1. 他对这个项目视草,从来不问进展情况。2. 她对考试视草,从不认真复习。3. 老板对员工的建议完全视草,从不采纳。
- 基本含义
- 对待事物漫不经心、不重视。
- 基本解释
(1).古代词臣奉旨修正诏谕一类公文,称“视草”。《汉书·淮南王刘安传》:“每为报书及赐,常召 司马相如 等视草乃遣。”《旧唐书·职官志二》:“ 玄宗 即位, 张説 、 陆坚 、 张九龄 、 徐安贞 、 张洎 等召入禁中,谓之翰林待詔。王者尊极,一日万机,四方进奏,中外表疏批答,或詔从中出,宸翰所挥,亦资其检讨,谓之视草。”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词:“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2).泛指代皇帝起草诏书。《明史·文苑传四·陈仁锡》:“ 魏忠贤 冒边功、矫旨锡上公爵,给世券。 仁锡 当视草,持不可。其党以威劫之,毅然曰:‘世自有视草者,何必我!’ 忠贤 闻之怒。”参阅 明 张萱 《疑耀》卷七、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卷二一。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有趣的成语,了解它们的来历和用法。同时,你也可以通过阅读中文文章、书籍和报纸来积累更多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对作业视草,从来不认真完成。2. 初中生:她对班级活动视草,从不积极参与。3. 高中生:他对考试视草,从不努力复习。4. 大学生:他对社团活动视草,从不参加任何活动。
- 故事起源
- 关于视草成语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但它的意义是比较直观的。人们常常会将草木与重要的事物相对比,认为草木不值得关注。所以,视草这个成语就形象地表达了对事物不重视的态度。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视草这个成语。可以联想成一个人站在一片草地上,他漫不经心地看着草地上的草,仿佛草地上的一切都不值得他关注。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视草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视草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 详细解释
- 视草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待事物不够认真,漫不经心,不重视。这个成语中的“视”指的是看待,而“草”则是指草木,可以看作是不值一顾的事物。所以,视草就是将事物看得像草一样不重要,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