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直言对答。《后汉书·赵典传》:“朝廷每有灾异疑议,輒諮问之。 典 据经正对,无所曲折。”
(2).对偶的一种。用反映同类事物或概念的词语两两相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 孟阳 《七哀》云:‘ 汉祖 想 枌榆 , 光武 思 白水 ’,此正对之类也。” 宋 蔡梦弼 《草堂诗话》:“‘貔虎闲金甲,麒麟受玉鞭’,以‘貔虎’对‘麒麟’为正对矣。”
- 基本含义
- 面对面地对待或应对某人或某事。
- 详细解释
- 正对是一个动词短语,意思是直接面对、面对面地对待或应对某人或某事。它强调直接而坦诚地与对方交流,没有回避或逃避的意味。
- 使用场景
- 正对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一种直接而坦诚的态度或行为,特别是在面对困难、问题或挑战时。它可以用于个人、团队或组织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和解决问题的场景。
- 故事起源
- 正对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兵法。在战争中,指挥官常常要面对敌人的进攻,需要直接而果断地应对。正对的概念也被引申为在其他领域面对问题或挑战时的态度。
- 词语结构
- 正对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是“正”,读作“zhèng”,意为“直接”或“正面”。第二个字是“对”,读作“duì”,意为“对待”或“应对”。
- 例句
- 1. 面对困难,我们要勇敢地正对,不退缩。2. 我们需要正对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3. 领导者应该正对团队的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正对”想象成两个人面对面地站立,直视对方,表达直接而坦诚的态度和行为。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 想要更深入地学习和了解成语“正对”,可以进一步研究相关的典故、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正对”相关的成语,如“正本清源”、“正身明法”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勇敢地正对错误,才能学得更好。2. 初中生:在面对压力时,我们应该正对困难,不退缩。3. 高中生:考试前,我们要正对复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4. 大学生:在面试时,我们要正对面试官的问题,回答得自信而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