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拖挂常用于描述一些无法承受压力或负担的情况。比如说,一个人工作过于繁忙,无法完成所有任务,就可以说他被工作拖挂了;或者一个物体负重过重,无法移动,就可以说它被重物拖挂了。
- 例句
- 1. 他被工作拖挂得筋疲力尽。2. 这个项目的时间紧任务重,很容易把人拖挂。3. 学生们每天上课太多,学业压力太大,容易被拖挂。
- 基本含义
- 指负荷过重或超出能力范围而无法承担。
- 基本解释
◎ 拖挂 tuōguà
[pull] 拖;拉
拖挂运输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负荷、压力相关的成语,如“负重前行”、“力不从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书包里装了很多书,被书包拖挂得走不动了。初中生:考试前的复习任务太多了,我觉得自己被拖挂了。高中生:高三的学习压力很大,有时候觉得自己被学业拖挂了。大学生:兼职工作太多,我感觉自己被工作拖挂得筋疲力尽。成年人:工作压力太大,我常常感到自己被工作拖挂。
- 故事起源
- 拖挂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十七年》中。当时,鲁国的哀公在与晋国作战时,晋国的军队攻打鲁国的城池。鲁国的士兵尽管奋力抵抗,但由于敌人的兵力过于强大,城池最终被攻破。哀公非常伤心,并对自己的士兵说:“吾欲以君命战,而君命拖挂于外。”这句话意思是说,他本来想要以君主的命令来战斗,但因为敌人太强大,无法承担这个责任,最终被打败了。从此,拖挂就成为形容无法承担重任的词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拖挂”与无法承担重任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比如,想象一个人被一堆重物挂在身上,无法移动,就能够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拖挂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拖是动词,挂是宾语。表示将负荷挂在身上,承担不了负担的意思。
- 详细解释
下垂。亦指下垂之物。《儒林外史》第二六回:“ 王太太 道:‘……我头上戴着黄豆大珍珠的拖掛,把脸都遮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