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 邹国 、 鲁国 的并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里为冠盖,门成 邹 鲁 。” 唐 杨炯 《益州新都县学碑》:“国成 陶 唐 ,家成 邹 鲁 。”
(2). 邹 , 孟子 故乡; 鲁 , 孔子 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 清 钱谦益 《河南河南府永宁县知县孙志元授文林郎制》:“具官某服 邹 鲁 之遗教,作 江 汉 之名儒。”
(3).借指 孔 孟 。
- 基本含义
- 指无故多次推辞,拒绝接受别人的好意或帮助。
- 详细解释
- 邹鲁是由两个姓氏组成的成语,其中“邹”指邹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鲁”指鲁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和河南省。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无故多次推辞,拒绝接受别人的好意或帮助。它形象地比喻像古代的邹国和鲁国一样,两个国家之间不断推辞往来使者,拒绝接受对方的好意。
- 使用场景
- 邹鲁一词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拒绝接受别人的好意或帮助,表现出对别人的冷漠或不感兴趣的态度。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景,例如在工作环境中,形容一个员工不断拒绝同事的帮助或建议;在个人生活中,形容一个人对朋友的邀请或关心置之不理。
-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了一个关于邹鲁的故事。春秋时期,邹国和鲁国之间有一次争斗,鲁国派使者前去请求和解,但邹国的官员多次拒绝接受。最后,邹国的官员终于接受了鲁国的使者,但此时鲁国已经决定对邹国发动进攻。这个故事成了后来形成“邹鲁”的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邹鲁是由两个姓氏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 1. 他总是邹鲁,从不接受别人的帮助。2. 她对朋友的邀请总是邹鲁,显得对社交活动不感兴趣。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邹国和鲁国之间的故事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两个国家之间的争斗和邹国官员多次拒绝接受对方的好意的情景,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春秋时期和山东省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起源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邹鲁,从不接受同学们的帮助。2. 初中生:她对老师的指导总是邹鲁,不愿接受任何帮助。3. 高中生:他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邹鲁,决定放弃进一步深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