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蜩螗的词语解释
蜩螗的意思
拼音:tiáo táng    注音:ㄊㄧㄠˊ ㄊㄤˊ
使用场景
蜩螗常用于形容人声嘈杂、喧闹的场合,也可以用来形容市井繁华、热闹非凡的景象。
例句
1. 整个市场都像蜩螗一样,喧闹得让人无法安静。2. 学校操场上,学生们的笑声和喧闹声合成一片,犹如蜩螗一般。
基本含义
形容声音嘈杂、喧闹。
基本解释

亦作“ 蜩螳 ”。1.蝉的别名。 汉 焦赣 《易林·谦之解》:“蜩螗欢喜,草木嘉茂。” 晋 陆云 《寒蝉赋》:“容丽蜩螗,声美宫商。” 五代 齐己 《移居西湖作》诗之二:“蜩螗晚噪风枝稳,翡翠閒眠宿处深。” 宋 范成大 《夏日田园杂兴》诗之十二:“蜩螳千万沸斜阳,蛙黽无边聒夜长。” 清 曹寅 《射堂柳已成行命儿辈习射作》诗之一:“无限蜩螗齐沸了,又携儿辈踏清秋。”
(2).比喻喧闹、纷扰不宁。 清 赵翼 《耳聋》诗:“世务纷蜩螗,聆之本何益。” 丘复 《寄曹耐公汕头》诗:“国会初开幕,党争正蜩螗。” 庐隐 《海滨故人》四:“以年来国事蜩螗,固为有心人所同悲,但吾辈则志不在斯。”参见“ 蜩螗沸羹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蝉和螳螂的习性和特点,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夏天的时候,蝉在树上叫得像蜩螗一样,声音很吵。2. 初中生:走进市场,人声嘈杂,犹如蜩螗一般喧闹。3. 高中生:考试前的教室里,同学们的讨论声像蜩螗一样响亮,充满了紧张的氛围。
故事起源
据传,蜩螗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德充符》篇中。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在这篇文章中写到:“蜩螗鸣,非其意也;鹤唳,失其群也。”意思是说蜩螗的叫声并不是它们自己的意愿,而是失去了归属的感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蜩螗的叫声是因为它们失去了归属感,处境不稳定而发出的。后来,人们用蜩螗来形容喧闹的场景。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下蝉和螳螂的叫声非常响亮,仿佛整个场景都被它们的声音充斥着,就像是蜩螗一样喧闹。
词语结构
蜩螗是一个由两个动物名称组成的成语,形容声音嘈杂、喧闹的场景。
详细解释
蜩螗是由两个昆虫的名称组成,蜩是指蝉,螗是指螳螂。蝉和螳螂的叫声都很响亮,所以蜩螗成语指的是声音嘈杂、喧闹的场景。
(0)
诗文中出现“蜩螗”的诗词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其三十六

蜩螗千万沸斜阳,蛙黾无边聒夜长。

不把痴聋相对治,梦魂争得到藜床。

(0)

流萤篇

沉沉雁沼郁栖连,隐隐龙宫熠耀然。

濛晴零雨东山下,䬃转薰风南陆边。

可怜合晕晖玄夜,可惜分华族绛天。

绛天玄夜景微茫,水簟银床漏未央。

谁家院落非天烛,何处园林不夜光。

夜光瀼露下,天烛凉氛泻。

阴火遥穿翡翠帘,流星近度鸳鸯瓦。

此时蟋蟀罢宵征,此际蜩螗停沸声。

长门团扇斑姬闼,阿房卷衣秦后屏。

苏妇下机妆不理,卓女当垆酒半醒。

为见流萤思远道,为感流年惜芳草。

暝看双星烱不眠,晓望长河白如扫。

荡子从军向月支,闺人对影滞秋期。

蚕书宛转连环字,雁帛殷勤织锦诗。

愿得逢君拾光彩,不教贱妾敛愁眉。

(0)

九夏蜩螗不可听,秋风才动便无声。

一襟月露丘园里,却胜趋炎作队鸣。

(0)

春蝉

我自东归日,厌苦春鸠声。

作诗怜化工,不遣春蝉生。

及来商山道,山深气不平。

春秋两相似,虫豸百种鸣。

风松不成韵,蜩螗沸如羹。

岂无朝阳凤,羞与微物争。

安得天上雨,奔浑河海倾。

荡涤反时气,然后好晴明。

(0)

太学石鼓歌

韩公不鸣老坡谢,世间神物霾寒灰。

我来北雍抚石鼓,坐卧其下三徘徊。

周宣秉旄奠八柱,岐阳大狩鞭风雷。

四山罝罦币天布,群后冠带如云来。

东征北伐荡膻秽,方召??何雄哉!

铭功镌石告无极,欲镇后土康八垓。

自从七国战龙虎,荒荒王迹沦蒿莱。

嬴颠刘蹶六代沸,把酒但劝长星杯。

陈仓流落一千载,霜饕日剥空黄埃。

国子先生老好事,欲比郜鼎珍琼瑰。

东都相公守右辅,始舁泮沼剜苍苔。

五季蜩螗颇星散,司马刺史初重恢。

是时十鼓嗟失一,抛弃不辨何山隈。

博搜民间得异臼,秦关复赎连城回。

宣和天子向儒雅,太清书画千云堆。

诏移此石归汴水,圜桥观听何轰豗。

行填字钩发光怪,照耀艮岳金碧开。

岂知六龙卒北狩,法物曾不禳凶灾。

高车大牛辇万货,填坑咽谷惊三才。

是鼓苍黄亦北徒,重器始此蟠燕台。

道园诗翁主太学,兴举百废扶倾颓。

中门两枨与位置,华楹大栋增崔嵬。

承以砖坛护以槛,清阴四幂连疏槐。

迩来春秋阅五百,光气夜夜腾斗魁。

圣清文明迈巢燧,搜抉书契穷根荄。

从臣技能半史籀,别作新鼓相追陪。

小儒昏钝无所识,得从棫朴备条枚。

细思物理穷显晦,茫茫人事不可推。

作歌聊继二公后,不羞驽蹇随龙媒。

(0)

仪真馆中暑一百韵

五载淹江馆,三年错雨旸。

热中蒸滞气,涸辙断枯肠。

黑井盐煎火,红炉铁鍊钢。

帡幪加诞罔,坎窞触机张。

直壮无身慊,穷坚著命当。

鼻烟从燎炬,沟汗尽翻浆。

噎塞难通七,摧颓懒揭裳。

沾濡粘敝屣,毒螫上空床。

甑拥轮囷肉,瓶熬觱沸汤。

噞喁气尤偃,叫吼怒如狂。

晓瘴煤生柱,晴霾土抹墙。

片云遮日薄,疏雨洒晴忙。

荧惑凝青血,长庚迸赤芒。

槁天高破碎,乾月死昏黄。

翕熇浑无露,萎焦似有霜。

燕呀栖不垒,鸢跕堕难翔。雷殷轰蚊塔,沙生闇?枪。

飞萤空自爝,战蚁竟深藏。

盘礴摧腰脊,低垂塌目眶。

本来观化日,谁使遇愆阳。

风土闻南国,江山异朔方。

岂期惟酷烈,无处别炎凉。

故国包全晋,吾家压太行。

高寒雄地势,潇洒静云庄。

六月衣冠冷,千年草木香。

长松撼潮海,绝壁隐虚堂。

却到燕山北,行歌易水傍。

雁霜彫夏木,鸠雨润春桑。

聘币辉光重,徵车道路长。

沙陀瞻帝里,雪谷拜天王。

的皪星衔冻,严凝日隐光。

群雄奋冰窟,六合入毡囊。

半世无蒸湿,于今重祸殃。

襟裾堆蚤虱,肘腋沸蜩螗

岂免泥涂辱,还令羽翮戕。

甘言虽未已,毒手益难量。

夹栅仍规觇,重围更限防。

堑门深虎圈,击柝闹鱼榔。

钳逼炉锤密,枝梧觜吻荒。

釜鬵烹则易,刀俎食非强。

气数俱臻极,天人尽反常。

旱灾绵岁月,祸本入膏肓。

重怒非长策,佳兵甚不祥。

捓揄肆岩阻,鄙外极戎羌。

信誓犹然在,明徵固未妨。

但令心匪石,尽自口如簧。

喟叹愁仍积,吁嗟气不扬。

行人竟何罪,国体岂无伤。

反己私尤责,知微实愧惶。

逢时当际会,援溺止怀襄。

自缚悬难解,输人律否臧。

恧心煨肺腹,畏景急炮煻。

欲掘阴山鼠,翻思雪窖羊。

履危从蹇剥,挺节不低昂。

伊昔当崇庆,金源复靖康。

白虹缠帝座,紫电激天狼。

傅说骑箕尾,王良策驷房。

一龙轰霹雳,万马快腾骧。

历块无完国,蜚锋举断吭。

才闻过燕赵,又已出河湟。

此际通和好,惟时正扰攘。

浑如沃薪火,大似堰流糠。

狼藉三峰败,颠连五国亡。

济师攻汴蔡,徼节到馀杭。

海上盟空阔,城南事渺茫。

剑关开要害,淮海失城隍。

㝢县馀骸骨,乾坤一痏疮。

百年血肉运,万里战争场。

边将徼功赏,兵人藉糗粮。

居然忘厄会,但请复侵疆。

虎怒宁须激,鲸吞更请尝。

肌膏坐销铄,节钺漫荧煌。

破屋浑生薍,方畦孰插秧。

蘼芜没洲渚,潢潦漫陂塘。莽苍人何在?

阴森鬼正伥。雁兵秋滚滚,鱼窟夜遑遑。

岂忍仍挤石,无为更药疡。

欃枪闹三纪,丝枲紊千箱。

已乱仁明出,中兴祚胤昌。

胜残须必世,奕叶始呈芳。

秦府凤鳞质,周家金玉相。

河山收杀气,云汉焕文章。

潜邸人皆仰,春宫德益彰。

厌兵符太母,归马劝先皇。

礼乐尊周孔,声名慕汉唐。

恢弘张治具,突兀振乾纲。

骏发渝平急,铺敦大命将。

奉书祇局蹐,驰驿敢彷徨。

加额人皆贺,摩肩众所望。

只今全父子,无复痛孤孀。

延入拘营垒,周罗匝庑廊。

只将人桎梏,不用铁锒铛。龙节埋泥阱,狐涎汩土?。

焚身无取齿,避灶岂争炀。

炎赫惟加炽,风飙不许凉。

祗愁化灰烬,何处荐圭璋?

天问终无语,冥搜未易详。艰屯果谁敢?

坏乱实难匡。有赋誇鹦鹉,无媒献骕骦。

何当快风雨,吹去卧沧浪。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