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方伯,一方诸侯之长。《左传·哀公十三年》:“ 子服景伯 对使者曰:‘王合诸侯,则伯帅侯牧以见於王;伯合诸侯,则侯帅子、男以见於伯。’” 杜预 注:“伯,王官伯;侯牧,方伯。”
- 基本含义
- 指官员、军队等行动迅速,有组织性,有纪律性。
- 详细解释
- 侯牧出自《史记·侯宇列传》。侯宇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将军,他带领的军队行动迅速,有组织性,有纪律性,因此“侯宇之军”成为了形容军队行动迅速有纪律的代名词。后来,人们用“侯牧”来形容官员、军队等行动迅速、有组织性、有纪律性。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官员、军队等行动迅速、有组织性、有纪律性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其他组织或团队的行动迅速有序。
- 故事起源
- 侯牧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侯宇将军。侯宇以他的军队行动的迅速和有组织性而闻名,后来人们用“侯牧”来形容官员、军队等行动迅速、有组织性、有纪律性。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
- 例句
- 1. 这支队伍行动如同侯牧一般,井然有序。2. 他的领导能力很强,能够让团队做到侯牧般的行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将侯牧与迅速有序的行动联系起来,例如想象一个将军带领着军队迅速行动的场景。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形容行动迅速有纪律的成语,如“步调一致”、“有条不紊”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队列整齐划一,就像侯牧一样有纪律。2. 初中生:运动会上,我们班的接力队伍跑得非常快,简直就是侯牧。3. 高中生:这个学生会组织得很有条理,他的学习计划就像侯牧一样有组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