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机器局常常用于描述事物或局势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比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企业在经营上出现重大失误,导致无法再恢复的局面。也可以用来指代一个人因为自身的错误而陷入无法挽回的困境。
- 例句
- 1. 这个公司的经营策略错误连连,已经陷入了机器局。2. 他的个人形象在大众心中已经到了机器局,无法再挽回了。
- 基本含义
- 指事物发展的趋势或局势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 基本解释
清 代管理机械工业的官署。 郑观应 《盛世危言·游历》附录《李提摩太亲王宜游历各国说》:“数十年来,华洋交涉,开前代未有之局,亦既洞悉其治国养民之法。故专设总署、设海军、设机器局以及各学堂。”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如“已成定局”、“无法挽回”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的朋友因为考试作弊被老师发现了,他已经陷入了机器局。初中生:这个学校的学生纪律越来越差,已经到了机器局,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善。高中生:这个国家的经济问题已经到了机器局,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才能挽回局面。
- 故事起源
- 机器局的故事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齐国。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机器局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机器在运转的过程中出现了无法修复的故障,从而导致整个机器无法正常运作,达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 词语结构
- 机器局的基本结构为“名词 + 名词”。
- 详细解释
- 机器局源自于《战国策·齐策》中的故事。据传,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威王曾经向大臣们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们身处在一座城墙之内,敌军正在攻城,你们会如何应对?”大臣们纷纷表示应该坚守城墙,不轻易放弃。但其中一位大臣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如果敌军攻城的机器已经建立起来,城墙已经被攻破,那么坚守城墙已经没有意义,应该及时投降以保全性命。齐威王听后深思熟虑,最终同意了这位大臣的观点。从此以后,“机器局”就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