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释义]
(1) (名)古代指军事学家。
(2) (名)用兵的人。
[构成]
附加式
[例句]
胜败乃兵家常事。(作定语)
- 英文翻译
1.(古代指军事学家) military strategist in ancient China
- 详细解释
◎ 兵家 bīngjiā
(1) [thinker of ancient China specializing in the art of war]∶古时研究军事问题的学派
(2) [military commander]∶指军事家或用兵的人
胜败兵家常事
兵家必争之地
(1).古代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亦指研究军事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后汉书·朱儁传》:“临军易将,兵家所忌。”《新唐书·王翃传》:“ 王翃 字 宏肱 , 并州 晋阳 人。少治兵家。” 清 林福祥 《平海心筹·论胜败形势》:“且逆夷之来,事事皆犯兵家之忌:我众彼寡,我逸彼劳,我饱彼飢,我愤彼骄。”
(2).古代指拥兵一方的豪强或军将,亦为部曲私兵之称。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三辅遭 王莽 、 更始 之乱,又遇 赤眉 、 延岑 之弊,兵家纵横,百姓涂炭。”《三国志·魏志·梁习传》:“时承 高干 荒乱之餘,胡狄在界,张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拥众,作为寇害,更相扇动,往往棊跱。”《三国志·魏志·卫觊传》:“而归者无以自业,诸将各竞招怀,以为部曲。郡县贫弱,不能与争,兵家遂彊。” 吴晗 《灯下集·谈曹操》:“部曲战时从征,平时的给养得自己想办法,不归郡县管辖,称为兵家。”
(3). 魏 晋 时兵士出身称“兵家”。《晋书·王尼传》:“ 王尼 字 孝孙 , 城阳 人也,或云 河内 人。本兵家子,寓居 洛阳 ,卓犖不羈。初为护军府军士……护军大惊,即与 尼 长假,因免为兵。”参阅 周一良 《<三国志>札记》。
- 基本含义
- 指军事学家或军事家。
- 使用场景
- 兵家多用于形容在军事领域有很高造诣的人,也可以用来称呼军事专家或军事家。这个成语常用于讨论军事问题、评价军事战略,或者描述某人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和智慧。
- 故事起源
- 兵家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兵书和兵法。中国古代有很多著名的兵书,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这些兵书中记载了很多军事智慧和战略战术。因此,“兵家”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那些在军事方面有卓越才能和造诣的人。
- 词语结构
- 兵家是一个名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是兵家的权威,在军事战略方面有很高的造诣。2. 这位将军是兵家出身,他的指挥战术非常精湛。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记忆兵书和兵法的名字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同时,可以将兵家与军事专家联系在一起,形成记忆联结。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军事学感兴趣,可以深入学习中国古代的兵书和兵法,了解更多关于兵家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长大后想成为一名兵家,保卫祖国。2. 初中生:他的爷爷是一位兵家,参加过解放战争。3. 高中生:这位军事专家被誉为兵家宗师,他的理论在军事界有很大影响力。4. 大学生:他在大学期间专攻军事学,成为一名优秀的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