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肩摩可以用来描述人多拥挤、行动不便的情景,比如在人山人海的旅游景点、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上、人群聚集的活动现场等。
- 例句
- 1. 人山人海的旅游景点,总是人们肩摩着肩膀,挤得水泄不通。2. 上班高峰期,地铁里人们肩摩着肩膀,挤得满满当当。
- 基本含义
- 指人们拥挤在一起,肩贴着肩膀,形成拥挤的情景。
- 基本解释
亦作“ 肩靡 ”。1.肩与肩相摩,形容人多拥挤。《淮南子·齐俗训》:“今之国都,男女切踦肩摩於道,其於俗一也。” 汉 桓宽 《盐铁论·论菑》:“刑者肩靡於道,以己之所恶而施於人,是以国家破灭,身受其殃。” 宋 苏洵 《申法》:“今也,採珠贝之民,溢於海滨;糜金之工,肩摩於列肆。” 清 阎尔梅 《出都门往游西山》诗:“自晨至午人肩摩,午后游人无觅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成》:“至邸,则鶉人肩摩於墀下。”
(2).指靠近。 陈毅 《送旧友南归》诗:“妙善隐蔽,与敌肩摩;我不出手,敌不知觉。”参见“ 肩摩轂击 ”。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肩摩相关的成语,比如肩摩踵接、膝行肩摩等。这些成语都是形容人们密集拥挤在一起的情景,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肩摩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人山人海的游乐场上,孩子们肩摩着肩膀,争先恐后地玩耍。2. 初中生:放学时,学校门口总是人群拥挤,同学们肩摩着肩膀挤向校门。3. 高中生:高考考场上,考生们肩摩着肩膀,紧张地等待着考试开始。4. 大学生:图书馆里座无虚席,同学们肩摩着肩膀,专心学习。以上是关于中国词语“肩摩”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故事起源
- 肩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一首诗《登鹳雀楼》。这首诗描述了人们在一起观赏美景时,互相拥挤、肩贴着肩膀的情景。后来,人们将这种情景形容为肩摩。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成语肩摩。可以想象自己身处人山人海的旅游景点,被人们挤得水泄不通,肩膀紧贴着肩膀,形成一片摩擦的场景,这样就能够记住肩摩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肩摩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肩”是名词,表示肩膀,而“摩”是动词,表示互相摩擦。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象地描述了人们紧密拥挤在一起的情景。
- 详细解释
- 肩摩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们密集拥挤在一起的情景,通常指人多拥挤、行动不便。它形象地比喻人们之间的关系紧密,相互之间没有间隔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