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砚水冻成的冰。 唐 周贺 《冬日山居思乡》诗:“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唐 贾岛 《重与彭兵曹》诗:“砚冰催腊日,山雀到贫居。” 明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録,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 基本含义
- 砚台上的冰,比喻书法、绘画等作品的境界高超,达到了极致的境地。
- 详细解释
- 砚冰是由砚台和冰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砚台是古代用来磨墨的工具,而冰是冰冻的水,所以砚冰指的是砚台上的冰。这个成语比喻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的境界达到了极致,非常高超。
- 使用场景
- 砚冰常用于形容文学艺术作品或者人的才华和境界很高超,达到了极致的程度。可以用来形容优秀的诗词作品、优美的书法绘画、高超的音乐演奏等等。
- 故事起源
- 砚冰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谢灵运。谢灵运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文学家,他的诗词被誉为砚冰,意味着他的作品达到了极致的境地。后来,人们就用“砚冰”来形容文学艺术作品的高超境界。
- 词语结构
- 砚冰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砚台和冰。
- 例句
- 1. 他的书法境界已经达到了砚冰的地步。2. 这幅画的技巧非常高超,堪称砚冰之作。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砚台上的冰来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想象一下砚台上的冰非常冷,而冷是一种极端的状态,所以砚冰表示极致的境界。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谢灵运的文学作品,以及其他被称为砚冰的文学艺术作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书法真好,写得像砚冰一样漂亮。2. 中学生:这首诗的境界很高,可以说是砚冰之作。3. 大学生:这位画家的作品非常出色,堪称砚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