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麻词 ”。委任宰相的诏书。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五:“ 陈恭公 初相, 张安道 为学士, 仁宗 召至幄殿,面諭曰:‘善为草麻辞,无使外人得有言。’”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近世……至拜宰相麻词,姓名之下,率以五字为句,循习如此,竟不知起於何人。”参见“ 麻制 ”。
- 基本含义
- 指言辞简练,言之有物,让人一听就明白。
- 详细解释
- 麻辞源自《左传·宣公十四年》,原文是“麻衣狗吠”,意为麻衣服的狗叫。由于麻衣外表平凡,狗的叫声清晰,因此形容言辞简练、明确,让人一听就明白。
- 使用场景
- 麻辞常用于赞美或嘉奖别人的言辞简练、有力。也可以用来批评或讽刺别人的言辞空洞、含糊不清。
- 故事起源
- 相传,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名叫公孙麻衣的人,他常常用简练而有力的言辞表达自己的观点,深得人们的赞赏。后来,人们就用“麻辞”来形容言辞简练、明确。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没有特殊的结构。
- 例句
- 1. 他的演讲总是麻辞有力,让人印象深刻。2. 这篇文章写得很麻辞,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麻衣狗吠”这个形象,想象一个穿着麻衣的狗在叫,表示言辞简练、明确。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言辞相关的成语,如“口若悬河”、“一言九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解释很麻辞,我一下子就明白了。2. 初中生:他的演讲真是麻辞有力,让我们都佩服不已。3. 高中生:这篇文章写得麻辞有力,很能打动人心。4. 大学生:他的辩论技巧很高超,总是能够用麻辞说服对方。5. 成年人:在商务谈判中,使用麻辞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对方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