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格物致知的词语解释
格物致知的意思
拼音:gé wù zhì zhī    
使用场景
可以用于鼓励人们通过实际的经验和观察来学习和获取知识,也可以用于指导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例句
1. 他一直坚持格物致知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2. 老师鼓励学生们用格物致知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只是依靠书本知识。
基本含义
通过实际观察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智慧。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论语》中的其他经典名句,了解更多关于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发现蜗牛的奇妙世界。2. 初中生:格物致知是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3. 高中生:在准备考试时,我会采用格物致知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故事起源
《论语·为政》中有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中的“学而时习之”被认为是格物致知的原始表达,后来经过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现在的成语。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格物致知”拆分成“格物”和“致知”两个部分来记忆。格物可以理解为观察和实践,致知可以理解为获取知识和智慧。同时,可以用实际的例子来帮助记忆,比如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来获取关于植物生物学的知识。
词语结构
格物致知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词语解释
gé wù zhì zhī ㄍㄜˊ ㄨˋ ㄓㄧˋ ㄓㄧ

格物致知 

谓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为 中国 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之一。语出《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郑玄 注:“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於善深,则来善物;其知於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朱子语类》卷十四:“格物致知,便是要知得分明;诚意、正心、修身,便是要行得分明。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大学》工夫即是明明德,明明德只是箇诚意,诚意的工夫只是格物致知,若以诚意为主去用格物致知,即工夫始有下落,即为善去恶,无非是诚意的事。” 清 颜元 《四书正误·大学》:“ 李植秀 问‘格物致知’。予曰:‘知无体,以物为体……故曰:手格其物,而后知至。’”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二章第四节:“所以根本要看重理智,而出发便在研究自然(‘格物致知’)。”

详细解释
(0)
诗文中出现“格物致知”的诗词

初信学题

一是百是,一非百非。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迩却无渐,卑却无梯。圣凡隔处,一悟一迷。

口诀无多,格物致知

(0)

百字令

圣人传道,执其中、妙在惟精惟一。

放则周流弥六合,卷则退藏于密。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静里包皇极。

居仁由义,应机不费毫力。

四时天地同参,火符合候,默默存真息。

三五归元至德纯,保合太和冲溢。

体用一原,显微无间,尽性穷端的。

死生勘破,到头还是空寂。

(0)

题朱氏梅芳书院

玉梅苍竹拥冰壶,中有扬雄宅一区。

地占清虚开境界,人从确实作工夫。

穷经得趣床横易,体道存心壁画图。

格物致知功用大,的传愿继考亭朱。

(0)

室联

格物致知,从五大洲见闻悟出;

通今变古,环九万里时务得来。

(0)

百字令 儒宗

圣人传道,执其中、妙在惟精惟一。
放则周流弥六合,卷则退藏于密。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静里包皇极。
居仁由义,应机不费毫力。
四时天地同参,火符合候,默默存真息。
三五归元至德纯,保合太和冲溢。
体用一原,显微无间,尽性穷端的。
死生勘破,到头还是空寂。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