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泥泞滑溜。 宋 范成大 《不寐》诗:“南风酿卑湿,滑滑病履舃。” 清 查初白 《送驾自龙潭抵江宁》诗:“驛路马嘶泥滑滑,野田雉雊麦渐渐。”
(1).水涌流貌。 汉 焦赣 《易林·蛊之既济》:“涌泉滑滑,南流不絶。”《古诗源·书井》:“原泉滑滑,连旱则絶。”
(2).混浊。《淮南子·原道训》:“源流泉浡,冲而徐盈;混混滑滑,浊而徐清。” 宋 沉辽 《谕客辞》:“若人者,是谓不能混於滑滑而能委於忞忞者乎!” 清 俞樾 《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一》“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滑滑与混混同,故有浊义。”
(3).象声词。 宋 叶适 《再过云庵》诗:“寥寥夜角难禁夜,滑滑山鷄只记昏。”
- 基本含义
- 形容表面光滑,但内心阴险狡诈。
- 详细解释
- 滑滑一词形容人的表面看似友善、善于交际,但内心却很狡猾,善于算计他人,心机深沉。
-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和蔼可亲,但实际上心思缜密、阴险狡诈的人。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等。
-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与刘邦之间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描述了滑滑这个成语的起源。相传在楚汉战争中,刘邦派遣人去劝降项羽,项羽派出其心腹人物韩信前来迎接刘邦的使者。韩信表面上非常热情友好,但实际上却是为了暗中监视刘邦的行动。后来,刘邦派遣的使者向刘邦汇报了韩信的行为,刘邦感叹道:“韩信真是滑滑的人啊!”从此,滑滑一词便被用来形容表面光滑,内心阴险的人。
- 词语结构
- 滑滑是一个叠字成语,由两个相同的“滑”字组成。
- 例句
- 1. 他看起来很和蔼可亲,但其实是个滑滑的人。2. 小明表面上对大家很友善,但实际上他心思很滑滑。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滑滑”的发音和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人表面光滑,但内心阴险狡诈的形象,将其与“滑滑”一词联系在一起,有助于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滑滑”相关的成语,如“滑头滑脑”、“滑不留手”等,以扩大对该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看起来很友好,但我觉得他是个滑滑的人。2. 初中生:她表面上很热情,但其实是个滑滑的人,不可信任。3. 高中生:这个政客总是滑滑的,善于利用舆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4. 大学生:在职场上,我们要小心那些滑滑的同事,不能被他们所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