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犹弹冠。谓出仕。《晋书·周馥传》:“ 馥 振缨中朝,素有俊彦之称。”
(2).犹濯缨。谓隐遁。《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临世濯足,希古振缨。” 刘良 注:“临世而隐,如古之渔父濯足振缨也。言随时清浊,以隐於俗也。振,亦濯也。” 唐 钱起 《过曹钧隐居》诗:“济济振缨客,烟霄各致身。”
- 基本含义
- 指人才出众、有能力超群,能够引领群众。
- 详细解释
- 振缨一词源于古代军事用语,缨指的是帽子上的流苏,振缨表示抖动缨帽,意味着士兵们精神饱满、战意昂扬。引申为人才出众、有能力超群,能够引领群众,具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
- 使用场景
- 振缨常用于形容领导者或者有才华的人,在各个领域中崭露头角,能够带领团队或者群众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 故事起源
- 振缨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描述的是晋国的大夫管仲。管仲是春秋时期晋国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有着非凡的才华和领导力。他所服务的晋国因为管仲的贡献而强盛,成为当时诸侯国中的一股强大势力。因此,“振缨”成为形容管仲的词语,后来也泛指有能力超群、领导力强大的人。
- 词语结构
- 振缨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动词是“振”,宾语是“缨”。动词“振”表示抖动、摇动的意思,宾语“缨”指的是帽子上的装饰物。
- 例句
- 1. 他是我们团队的振缨之才,能够带领我们取得更大的成就。2. 这位年轻的科学家以其出色的研究成果成为学术界的振缨人物。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振缨”拆分为“振”和“缨”两个部分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战场上振动缨帽,表现出自信和勇敢的样子,从而联想到振缨一词的意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历史感兴趣,可以深入了解管仲的故事,以及他在晋国的贡献和影响。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领袖风范”、“引领潮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的班长是个振缨之才,他总是能够带领我们做好各种活动。2. 初中生:这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他真是一位振缨人物。3. 高中生:作为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我希望能够成为一名振缨之才,为同学们争取更多的权益。4. 大学生: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领袖,我希望能够发挥振缨作用,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