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 春秋 时 越国 。诸,助词。后指今 浙江 绍兴 一带。《庄子·逍遥游》:“ 宋 人资章甫而适 诸越 , 越 人断髮文身,无所用之。” 郭庆藩 集释引 李桢 曰:“ 诸越 ,犹云 於越 。《春秋》 定 五年《经》‘ 於越 入 吴 ’, 杜 注:‘於,发声也。’《公羊传》:‘ 於越 者,未能以其名通也。’ 何休 注:‘ 越 人自名 於越 。此作诸者,《广雅·释言》:诸,於也。《礼记·射义》注:诸,犹於也。是叠韵假借。’”
(2).指 百粤 。《北史·列女传·隋谯国夫人洗氏》:“夫人幼贤明,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 越 。”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诸 越 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参见“ 百粤 ”。
- 基本含义
- 指众多的越族人。
- 详细解释
- 诸越是中国古代一个泛指越族人的词语。越族是中国古代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曾经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多或者形容人的集体。
- 故事起源
- 据说,诸越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描述了一个关于越王勾践的故事。勾践是越国的国君,他因为受到吴国的侵略而流亡到了吴国。后来,勾践回到越国,并组织起了一支大军,最终成功地击败了吴国。这个故事中的诸越指的就是勾践领导的越国人民。
- 词语结构
- 成语“诸越”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诸”和“越”。
- 例句
- 1. 他带领着诸越,勇往直前。2. 这个村庄里的诸越聚集在一起,庆祝丰收的到来。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诸越”与越族人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站在人群中,周围都是越族人,带来人多的感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越族的历史和文化,以及越国与吴国之间的战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有很多同学,就像诸越一样,人多热闹。2. 初中生:足球队的队员来自各个地方,就像诸越一样,大家团结合作。3. 高中生:社团活动中,我们聚集了诸越,共同策划了一场精彩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