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疲瘵常用于形容身体或精神上的疲劳、倦怠。可以用来形容长时间工作、学习或奔波劳累后的疲惫不堪,也可以用来形容患病后的虚弱和病态。
- 例句
- 1. 他最近工作太忙,整天疲瘵得连话都说不利索。2. 经过连续几天的考试,他感到非常疲瘵,需要好好休息一下。
- 基本含义
- 形容疲劳不堪、精神萎靡。
- 基本解释
(1).患病;疾病。《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帝輒优文答报”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今部曲皆年耆,卧在牀席,非糜不食,眼不能视,气息裁属者凡三十七人,疲瘵风靡,疣盲聋聵者二十三人。”《法苑珠林》卷三七:“比丘曰:‘ 世常 应自洗我足。’ 常 曰:‘年老疲瘵,以奴自代。’” 宋 欧阳修 《论按察官吏状》之二:“兵兴累年,天下困弊,飢荒疲瘵。”
(2).凋敝。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宜其别制考课,重议赏罚,激朝端之俊杰,救天下之疲瘵。”《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六年》:“严边备以杜强邻之窥覦,走軺传以察远方之疲瘵。”
(3).困乏疲弱之人。 唐 白居易 《授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制》:“信及夷貊,恩加疲瘵。” 唐 薛能 《春日重游平湖》诗:“官职已辜疲瘵望,诗名空被后生传。” 宋 陈师道 《回棣州守》:“伏惟某官清白承家,文明烛物,出入省寺,已宣布於风声;选用循良,足慰安於疲瘵。”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疲瘵相关的成语,如“疲于奔命”、“疲于应付”等,加深对疲劳、倦怠等状态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放学后都感到疲瘵,需要好好休息一下。2. 初中生:考试结束后,同学们都疲瘵得连动都不想动一下。3. 高中生:高三的学生们经过长时间的备考,都感到非常疲瘵,需要调整状态。4. 大学生:大学生活很紧张,经常熬夜学习,导致疲瘵成为常态。5. 成年人:工作忙碌的人常常感到疲瘵,需要注意保持身心健康。
- 故事起源
- 关于疲瘵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确,但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因为过度劳累或长期患病导致身体和精神都处于疲倦的状态。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因为长时间的劳累和患病而变得疲倦不堪,精神萎靡的样子。
- 词语结构
- 疲瘵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 详细解释
- 疲瘵是由“疲”和“瘵”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疲指疲劳,疲倦;瘵指病痛,疾病。疲瘵形容人非常疲劳、精神萎靡,常常是因为长时间的劳累或患病而导致身体和精神都处于极度疲倦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