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大政常用于讨论国家政策、国家发展战略,以及评价政府的决策和领导能力等方面。在正式的场合,如政府会议、高级领导人的讲话等,也会使用这个成语。
- 例句
- 1. 领导者要有远见卓识,善于处理大政。2. 他在国家大政上有独到的见解。
- 基本含义
- 指国家的重大政务或国家政权的大政方针。
- 基本解释
(1).国家政务。《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吾子为 鲁 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举,何以堪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 张説 独排 太平 之党……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三章:“大同之世,全地皆为自治,全地一切大政皆人民公议。”
(2).犹善政。《国语·晋语八》:“以君之明,子为大政,其何厉之有。” 韦昭 注:“大政,美大之政。”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政治和历史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大政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长大后要参与制定国家的大政。2. 初中生:学习历史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国家的大政。3. 高中生:政治课上老师讲解了当前国家的大政方针。4. 大学生:我对国家的大政发展方向有自己的看法。5. 成年人:作为一名公民,我们应该关注国家的大政决策。
- 故事起源
- 《论语》中有一则关于大政的故事。孔子曾经说:“大政治者不求全,小政治者必求全。”这句话表达了在治理国家时,重要的是着眼于整体大局,而不是局限于小事。从此,大政一词被引申为指国家的重大政务。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大政与国家政务联系起来,想象自己成为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
- 词语结构
- 大政由两个汉字组成,形式简单明了。
- 详细解释
- 大政是指国家的重大政务,如制定国家政策、推行重大改革等。这个成语强调政治的重要性和政府决策的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