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口舌的词语解释
口舌的意思
拼音:kǒu shé    注音:ㄎㄡˇ ㄕㄜˊ
基本解释

[释义]
(1) (名)基本义:因说话而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2) (名)指劝说、争辩、交涉时说的话。费了很大的口舌;才平息了这场争吵。(作宾语)
[构成]
并列式:口+舌

近义词

口角、是非、吵嘴、詈骂、辱骂

英文翻译

1.(因言语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quarrel; dispute; exchange of words

详细解释

◎ 口舌 kǒushé
(1) [mouth and tongue]∶口和舌。说话的器官
(2) [quarrel;dispute]∶口角,争吵;争执
我是个良善人,从不曾同人口舌,经官动府。——《儒林外史》
(3) [talking around;words]∶指劝说、争辩、交涉时的言语
费了很大的口舌才把他说服
(4) [misunderstanding;trouble]∶指言语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是非口舌
(1).口和舌。说话的器官。《易·说卦》:“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 孔颖达 疏:“取口舌为言语之具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利议》:“诸生闒茸无行……乃安得鼓口舌,申颜眉,预前议论是非国家之事也?”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司马迁二大罪》:“二子之名,在天下者,加蛆蝇粪秽也,言之则污口舌,书之则污简牘。”
(2).指劝说、争辩、交涉时的言辞、言语。《史记·留侯世家》:“ 留侯 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筴。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閒,虽臣等百餘人何益。’ 吕泽 彊要曰:‘为我画计。’ 留侯 曰:‘此难以口舌争也。’” 明 王琼 《双溪杂记》:“都御史 杨善 使虏,不恃一繒,以口舌晓譬,国威不屈。”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朝小説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 晋 人尚清谈,讲标格,常以寥寥数言,立致通显,所以那时的小说,多是记载畸行隽语的《世说》一类,其实是借口舌取名位的入门书。”
(3).指言语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引《杂五行书》:“舍西种梓楸各五根,令子孙孝顺,口舌消灭也。”《水浒传》第二四回:“归到家里,便下了帘子,早闭上门,省了多少是非口舌。”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三:“她宁愿话不投机,招丈夫对她发怒,也不愿看着他们兄弟之间起了口舌。”
(4).议论、谈论。 宋 苏轼 《书游汤泉诗后》:“惟 驪山 当往来之衝,华堂玉甃,独为胜絶,然坐 明皇 之累,为 杨 李 禄山 所污,使口舌之士,援笔唾駡,以为亡国之餘,辱莫大焉。”《红楼梦》第七七回:“这才乾浄,省得旁人口舌。”
(5).争吵;争执。《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我是个良善人家,从不曾同人口舌,经官动府。”

基本含义
口舌指的是争吵、争执、争论等口头争吵的行为。
使用场景
口舌常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家庭、工作或社交场合中的争吵和争执。它可以用来描述朋友、家人、同事或政治家之间的争论和争吵。
故事起源
《左传·哀公十三年》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口舌”的故事。故事中,齐国的大夫孟献子因为意见不合而与季孙争吵,最终导致了两国之间的战争。这个故事被用来形容争吵的后果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词语结构
口舌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口代表口头,舌代表舌头。它通过形象的方式来描述人们之间的争吵和争论。
例句
1. 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口舌起来了。2. 他们之间的口舌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3. 请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和他们口舌起来。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口舌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两个人面对面争吵,他们的嘴巴张开,舌头动来动去,形成了口舌的形象。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争吵和争论相关的成语,如“拳脚相加”、“尔虞我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口舌起来了,争论了很久。2. 初中生:班里的两个同学因为考试成绩问题口舌不断,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氛围。3. 高中生:政治课上,同学们就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激烈的口舌之争。4. 大学生:在学术讨论会上,学者们就理论观点展开了激烈的口舌战。5. 成年人:他们因为财产继承问题口舌不断,最终走上了法庭。
(0)
诗文中出现“口舌”的诗词

和荅诗十首·其五答四皓庙

天下有道见,无道卷怀之。

此乃圣人语,吾闻诸仲尼。

矫矫四先生,同禀希世资。

随时有显晦,秉道无磷缁。

秦皇肆暴虐,二世遘乱离。

先生相随去,商岭采紫芝。

君看秦狱中,戮辱者李斯。

刘项争天下,谋臣竟悦随。

先生如鸾鹤,去入冥冥飞。

君看齐鼎中,焦烂者郦其。

子房得沛公,自谓相遇迟。

八难掉舌枢,三略役心机。

辛苦十数年,昼夜形神疲。

竟杂霸者道,徒称帝者师。

子房尔则能,此非吾所宜。

汉高之季年,嬖宠钟所私。

冢嫡欲废夺,骨肉相忧疑。

岂无子房口,口舌无所施。

亦有陈平心,心计将何为。

皤皤四先生,高冠危映眉。

从容下南山,顾盼入东闱。

前瞻惠太子,左右生羽仪。

却顾戚夫人,楚舞无光辉。

心不画一计,口不吐一词。

闇定天下本,遂安刘氏危。

子房吾则能,此非尔所知。

先生道既光,太子礼甚卑。

安车留不住,功成弃如遗。

如彼旱天云,一雨百谷滋。

泽则在天下,云复归稀夷。

勿高巢与由,勿尚吕与伊。

巢由往不返,伊吕去不归。

岂如四先生,出处两逶迤。

何必长隐逸,何必长济时。

由来圣人道,无朕不可窥。

卷之不盈握,舒之亘八陲。

先生道甚明,夫子犹或非。

愿子辨其惑,为予吟此诗。

(0)

寄题清溪寺

口舌安足恃,韩非死说难。

自知不可用,鬼谷乃真奸。

遗书今未亡,小数不足观。

秦、仪固新学,见利不知患。

嗟时无桓、文,使彼二子颠。

死败无足怪,夫子固使然。

君看巧更穷,不若愚自安。

遗宫若有神,颔首然吾言。

(0)

纪事·其二

春秋人物类能言,宗国常因口舌存。

我亦濒危专对出,北风满野负乾坤。

(0)

游杭州山

山平村坞迷,野寺钟相荅。

晚阴云失莽,落日犹在塔。

行招两社僧,共步青山月。

送客渡石桥,迎客出林樾。

幽寻本真性,往事听徐说。

钱王方壮年,此邦事轻侠。

乡人鄙贫贱,异类识英杰。

立石像兴王,遗址今岌嶪。

功勋三吴定,富贵四海甲。

归来父老藏,崇高畏倾压。

诗人工讥病,此欲恣挑抉。

流传后世人,谈笑资口舌

是非今已矣,兴废何仓卒。

持归问禅翁,笑指浮沤没。

(0)

废科举歌

徵辟一变尚口舌,棘院抡才取合格。

一声平地起雷音,登榜居然奇脚色。

十年窗下弄羊毛,暗中福命阴司操。

脱却蓝衫换紫袍,功名赚老几多豪。

上掌文衡为笼络,人心向之如转轴。

五百馀年积弊深,前明遗制今流毒。

童子自大称天王,秀才往往闹科场。

迎合文字固龌龊,激昂史论亦荒唐。

科学发达科举废,学堂作为出身地。

险恶风潮日夜生,新进浮嚣非国器。

谁为君王画此谋,半途不是好收头。

百万士子吞声哭,珠沈海底无人搜。

暮四朝三莽号召,戏弄猢狲入圈套。

钓钓无饵要求鱼,那有神鱼肯上钩。

(0)

送赵伯高

北窗玩韦编,穷年见三绝。

持文斗时英,胜不待口舌

以此起门户,鹡鸰同好音。

何物弟兄贤,令人笑书淫。

车中莹连璧,世外无南金。

当时声名卑贾马,嗟今位出稠人下。

我归政欲质经疑,礼失尚容求诸野。

争名国寄涎蜗角,得少失多人不觉。

浑无钩距肖子都,大有诙谐胜方朔。

平时出山游锦官,马蹄踏君门前道。

江长舟自横,径荒人莫扫。

不须苦洗霜根发,星星复出如秋草。

龙华美酒贱如水,一酌令君变衰老。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