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另眼常常用于描述那些能够独立思考、超越传统观念的人。它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的赞赏,也可以用来描述自己的独特观点。
- 例句
- 1. 他总是能够以另眼的视角看待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2. 这位科学家以另眼的方式研究了这个现象,得出了令人惊讶的结论。
- 基本含义
- 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或事物
- 基本解释
◎ 另眼 lìngyǎn
[pay attention to] 看重;重视
一向知道侯总镇是老师的心腹人,向来对于侯总镇也十分另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另眼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独具慧眼”、“别开生面”等。这些成语都与独特观点和创新思维有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用另眼看待问题,这样可以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法。2. 初中生:老师总是以另眼的视角教我们知识,让我们开阔眼界。3. 高中生:我希望能够以另眼的方式看待世界,发现更多的可能性。4.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创新者,我们需要以另眼的思维来解决社会问题。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应该以另眼的观点审视问题,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 故事起源
- 另眼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白虎通义》中,原文是“另眼视之”。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东汉时期,当时有一位名叫杨震的学者,他以开放和独立的思维方式,对待问题和事物有着与众不同的见解。他的学问和思想触动了很多人,被人们称为“另眼杨震”。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另眼”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用另一只眼睛来看待问题,表示以不同的视角思考和观察事物。
- 词语结构
- 另眼的结构是“另”和“眼”两个字。其中,“另”表示不同或与众不同,“眼”表示视角或观点。两个字的组合形成了表示独特观点的成语。
- 详细解释
犹另眼相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一向知道 侯总镇 是老师的心腹人,向来对於 侯总镇 也十分另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