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那些表面上看似友好善良,实际上心怀不轨,有不可告人的意图的人。
- 例句
- 1. 他表面上看起来很友善,实际上是个贼蟊心肠。2. 不要轻易相信那个人,他是个贼蟊。
- 基本含义
- 指人心险恶,暗藏着狡猾的心思。
- 基本解释
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 明 戴重 《过半城侯先墓》诗:“且寧屈膝拜贼蟊,媚血污刀死不羞。”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心计、阴险等相关的成语,如“心机深沉”、“阴谋诡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贼蟊,经常欺负我们。2. 初中生:班上有个同学,表面上看似友好,实际上是个贼蟊。3. 高中生:政治斗争中,有些人会使用贼蟊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4. 大学生:在职场上,要小心那些心怀不轨的贼蟊。
- 故事起源
-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其中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左传·僖公二十六年》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善于做戏以骗取他人信任的故事。后来,人们用“贼蟊”来形容那些表面善良实则心怀不轨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贼蟊”这个词语的发音,将其与“贼虫”、“贼心”等词语进行联想,加深对其含义的记忆。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贼蟊源自《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原意为贼虫、贼心。比喻人内心奸诈狡猾,心怀不轨,表面上看似善良正直,实际上却心怀不轨,阴险狡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