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谓死亡已久。 宋 苏轼 《张庖民挽词》:“天高鬼神恶,骨朽姓名芳。” 宋 范成大 《病中聊书老怀》诗:“登临旧迹如梦断,觴咏故人多骨朽。”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非常腐朽、破败。
- 详细解释
- 骨朽是由“骨”和“朽”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骨”表示人或事物的本质或根基,“朽”表示腐朽、破败。骨朽形容人或事物非常腐朽、破败,已经无法再恢复到原有的状态。
- 使用场景
- 骨朽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衰败、破损情况。可以用来形容物体的老化、腐朽,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的衰弱、颓废。
- 故事起源
- 《汉书·范增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范增是汉朝时期的一位重臣,他曾经劝告汉武帝要善待百姓,不要过度征收赋税。然而,范增的忠言被汉武帝所忽视,最终范增因此而被贬谪至边远之地。范增在贬谪期间写下了《九歌·骨朽》,表达了他对国家衰败的忧虑和对汉武帝的不满。这个故事使得“骨朽”成为了形容人或事物腐朽衰败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骨”和“朽”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这座城市经历了战争的摧残,如今已经变得骨朽了。2. 这幅画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已经变得骨朽不堪。3. 这个家族的势力在几代人的管理下渐渐骨朽败坏。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骨朽”。可以想象一个人的骨头经过长时间的腐烂,最终变得破败不堪,形成了“骨朽”的形象。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骨朽”相关的成语,如“骨肉相连”、“骨瘦如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只玩具熊已经经过多年的摆弄,变得骨朽了。2. 初中生:这所古老的庙宇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已经变得骨朽不堪。3. 高中生: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伟大的文化遗产因为年代久远而变得骨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