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石鼎一词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坚定不移、稳定可靠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石鼎来形容一个人的信念或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组织或制度的基础是牢固的。
- 例句
- 1. 他的信念就像石鼎一样坚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动摇。2. 这个组织的基础非常稳定,可以说是石鼎一般不可动摇。
- 基本含义
- 指坚固、稳定的基础或根基。
- 基本解释
陶制的烹茶用具。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拓拔俭神道碑》:“居常服翫,或以布被、松牀;盘案之间,不过桑杯、石鼎。” 唐 皮日休 《冬晓章上人院》诗:“松扉欲啟如鸣鹤,石鼎初煎若聚蚊。” 宋 范仲淹 《酬李光化见寄》诗之二:“石鼎鬭茶浮乳白,海螺行酒灔波红。” 元 刘詵 《和友人游永古堂》:“胜日偶寻山寺幽,老僧石鼎沸茶沤。”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含有“石”和“鼎”的成语,如“石破天惊”、“鼎力支持”等,以丰富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要用学习来打下坚实的石鼎,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准备。初中生:他的决心就像石鼎一样坚定,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坚持下去。高中生:文化传承是国家的石鼎,我们应该为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做出努力。
- 故事起源
- 石鼎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中,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晋国的国君襄公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改革,他决定废除宗室的特权,推行平等政策。但是,有些宗室成员不愿意失去特权,他们联合起来反对襄公的改革。襄公非常困惑,他找到了晋国的大臣赵简子求助。赵简子告诉襄公,一个国家的改革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稳定的基础,就像石鼎一样坚固。襄公听后茅塞顿开,他决定坚持自己的改革方针,最终成功地推行了改革。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石鼎”与坚固、稳定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巨大的石鼎,它坚如磐石,稳如泰山,象征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和稳定可靠的基础。
- 词语结构
- 主体成分为“石”和“鼎”,表示坚固、稳定的基础或根基。
- 详细解释
- 石鼎是由“石”和“鼎”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石鼎的意思是指像石头一样坚固稳定的基础或根基。它比喻坚定的信仰、坚强的意志、稳定的基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