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拾遗的词语解释
拾遗的意思
拼音:shí yí    注音:ㄕㄧˊ ㄧˊ
使用场景
拾遗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能够发现并拾取他人遗失的物品,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能够发现并掌握他人所忽视或遗漏的知识或技能。
例句
1. 他经常在公共场所拾遗,然后将失物归还给失主。2. 这位老师善于拾遗,总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疏漏。
反义词

遗失

基本含义
拾取遗失的物品。
基本解释

[释义]
(1) (动)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
(2) (动)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
[构成]
动宾式:拾|遗
[例句]
为别人拾遗补阙。(作谓语)
[同音]
时宜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了解其他与“拾遗”相关的成语来进一步扩展学习。例如,“拾金不昧”表示拾取金钱不私藏;“拾人牙慧”表示捡拾他人的智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昨天,我在学校操场上拾遗了一个丢失的钥匙。2. 初中生:他是一个善于拾遗的人,总能在学习中发现他人忽视的错误。3. 高中生:他拾遗的能力很强,经常能够在考试中找到他人遗漏的知识点。4. 大学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要善于拾遗,为同学们提供帮助和支持。5. 成年人:在工作中,他总是能够拾遗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故事起源
拾遗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当时,昭公国的宰相召公遗失了一只玉佩,他十分伤心,因为这只玉佩是他的祖先所留下的。一位名叫子路的学生看到了这只玉佩,拾起并交给了召公。召公非常感激子路的善举,于是赐给他一块玉璧。后来,人们就用“拾遗”来形容拾取他人遗失物品的行为。
英文翻译

1.(拾取失物) appropriate lost property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拾遗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拾取地上遗失的物品,然后将它归还给失主的情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拾遗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拾”是动词,表示拾取;“遗”是宾语,表示遗失的物品。
详细解释

◎ 拾遗 shíyí
(1) [appropriate lost property]∶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
涂(途)不拾遗。——《史记·孔子世家》
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2) [make good omissions]∶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
拾遗补阙
(1).拾取他人的失物。《战国策·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唐 孟郊 《饥雪吟》:“下有幸灾儿,拾遗多新争。”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遣求》:“化治街衢不拾遗,几兴 鲁 国欲倾 齐 。” 章炳麟 《东夷诗》之一:“陇首餘餱粮,道路无拾遗。”
(2).比喻轻而易举。《汉书·梅福传》:“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 秦 如鸿毛,取 楚 若拾遗,此 高明 所以亡敌於天下也。” 颜师古 注:“拾遗,言其易也。”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圣人脩备以待时,是以正天下如拾遗。” 宋 司马光 《乞罢刺陕西义勇第四札子》:“ 太宗 取两 浙 ,克 河 东,一统天下,若振槁拾遗。”
(3).采录遗逸的事迹。《史记·太史公自序》:“序略,以拾遗补蓺,成一家之言。”《南齐书·礼志上》:“ 吴 则太史令 丁孚 拾遗 汉 事, 蜀 则 孟光 、 许慈 草建众典。”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剪报一斑>拾遗》:“这篇一发表,我的剪存材料,可以废去不少,唯有一篇,不忍听其湮没,爰附录于后,作为拾遗云。”
(4).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史记·汲郑列传》:“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闥,补过拾遗,臣之愿也。”《后汉书·胡广传》:“臣职在拾遗,忧深责重,是以焦心,冒昧陈闻。”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有师友之名,无拾遗之实。”《北史·外戚传·贺讷》:“詔 泥 与 元浑 等八人拾遗左右。” 清 姚鼐 《奉答朱竹君用前韵见赠》:“君方簪笔入 承明 ,努力拾遗供侍从。”
(5).官名。 唐 武则天 时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 宋 改为左右正言。后随设随罢。参阅《续通典·职官三》。

近义词

拣到、寻获、拾得、拾获

(0)
诗文中出现“拾遗”的诗词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步屧随春风,村村自花柳。

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

酒酣誇新尹,畜眼未见有。

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

名在飞骑籍,长番岁时久。

前日放营农,辛苦救衰朽。

差料死则已,誓不举家走。

今年大作社,拾遗能住否。

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

感此气扬扬,须知风化首。

语多虽杂乱,说尹终在口。

朝来偶然出,自卯将及酉。

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

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肘。

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

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0)

入境寄集贤林舍人

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诵歌。

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

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醉哦。

便捉蟾蜍共研墨,綵笺书尽剪江波。

(0)

夜登白帝城楼怀少陵先生

拾遗白发有谁怜,零落歌诗遍两川。

人立飞楼今已矣,浪翻孤月尚依然。

升沉自古无穷事,愚智同归有限年。

此意凄凉谁共语,夜阑鸥鹭起沙边。

(0)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0)

昔与微之在朝日同蓄休退之心迨今十年沦落老人追寻前约且结后期

往子为御史,伊余忝拾遗

皆逢盛明代,俱登清近司。

予系玉为佩,子曳绣为衣。

从容香烟下,同侍白玉墀。

朝见宠者辱,暮见安者危。

纷纷无退者,相顾令人悲。

宦情君早厌,世事我深知。

常于荣显日,已约林泉期。

况今各流落,身病齿发衰。

不作卧云计,携手欲何之。

待君女嫁后,及我官满时。

稍无骨肉累,粗有渔樵资。

岁晚青山路,白首期同归。

(0)

徒步归行

明公壮年值时危,经济实藉英雄姿。

国之社稷今若是,武定祸乱非公谁。

凤翔千官且饱饭,衣马不复能轻肥。

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妻子山中哭向天,须公枥上追风骠。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