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诸处常用于描述某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地的情况,也可以用于指代某人或某物分散在多个地方。
- 例句
- 1. 这个品牌的产品销售得很好,诸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2.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诸处的关注,大家都在讨论如何解决。3. 这个旅游景点很受游客欢迎,来自诸处的人们都会前来观光。
- 基本含义
- 到处、各地
- 基本解释
(1).他处。 唐 元稹 《放言》诗之三:“必若乖龙在诸处,何须惊动自来人?” 唐 白居易 《龙门下作》诗:“筋力不将诸处用,登山临水咏诗行。”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玄微》:“主人甚贤,只此从容不恶,诸处亦未胜於此也。”
(2).处处;各处。 唐 王建 《题詵法师院》诗:“僧院不求诸处好,转经唯有一窗明。” 宋 张先 《醉垂鞭》词:“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水浒传》第五二回:“次日陞厅,便行移公文,诸处缉捕,捉拿 朱仝 正身。”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诸处”相关的成语,如“四处奔波”、“遍地开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去过诸处的动物园,看到了很多有趣的动物。2. 初中生:这个问题的答案诸处都能找到,只要认真查资料就行。3. 高中生:这个品牌的广告宣传做得很好,诸处都可以看到它的广告牌。4. 大学生:我这个学期要去诸处实习,争取获得更多的工作经验。
- 故事起源
-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诸处闻啼鸟,伤春更切切。”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思念之情。后来,人们将其中的“诸处”作为一个词语,用来形容某种事物或人在各地广泛存在的情况。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诸处”与“到处”进行联想,它们的发音相似,含义也相近,都表示在各个地方。
- 词语结构
- 主语 + 诸处
- 详细解释
- 诸处是指到处、各个地方。表示某事物或某人分布广泛、普遍存在于各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