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思想、态度或观点固执不变,不愿意接受新的观念或改变旧的习惯。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组织或团体对于改革、创新等方面的抵触。
- 例句
- 1. 他的固执不化真是拗项桥,不肯听取别人的意见。2. 这个组织对于改革的态度一直是拗项桥,不愿意做任何改变。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脖子扭曲,形容顽固不化,不肯改变。
- 基本解释
唐 时尚书省东南角的小桥。久未升迁的官,常在此转头以望南宫,羡慕高官,故名。 唐 赵璘 《因话录·徵》:“尚书省东南隅通衢有小桥,相承目为拗项桥。言侍御史及殿中诸郎久次者,至此必拗项而望南宫也。”
- 延伸学习
- 1. 了解更多与固执不化、不肯改变相关的成语,如“铁杵成针”、“磨杵成针”等。2. 深入学习成语的起源和演变,了解成语的文化内涵和背后的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拗项桥让老师很生气,不肯改正错误。2. 中学生:他的拗项桥让他在同学中失去了很多朋友。3. 大学生及以上:他的拗项桥让他错过了很多机会,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
-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一座桥,桥的两端都有一块石头,桥上的行人每次经过都要绕着这两块石头走。有一天,有个人觉得这样很麻烦,就试图直接走过去,结果被桥上的人嘲笑为“拗项桥”。从此,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的脖子被拧扭曲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同时,可以将“拗项桥”拆分成“拗”、“项”、“桥”三个字,分别记忆它们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语 + 是 + 拗项桥
- 详细解释
- 拗项桥是由“拗”、“项”、“桥”三个字组成的,其中,“拗”意为扭曲;“项”指人的脖子;“桥”指连接两岸的桥梁。成语整体意为人的脖子扭曲,比喻人固执、不肯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