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7日(农历三月三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日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忿恚的词语解释
忿恚的意思
拼音:fèn huì    注音:ㄈㄣˋ ㄏㄨㄟˋ
基本解释

◎ 忿恚 fènhuì
[anger;discontent and indignation] 愤怒;怨恨;使恼怒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史记·陈涉世家》

详细解释

怒恨。《战国策·齐策六》:“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终身之名;除感忿之耻,而立累世之功。”《史记·陈涉世家》:“将尉醉, 广 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宋 苏辙 《四论熙河边事札子》:“今若不问枉直所在,兴忿恚之师,为必取之计,则 关 陕 兵祸渐不可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姚安》:“自此贫无立锥,忿恚而死。”

基本含义
极度愤怒和恼怒的心情。
使用场景
忿恚一词常用于形容某人因为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者受到伤害而感到极度愤怒和恼怒的情绪。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个人或群体在面对不公正和不道德的行为时的愤怒和愤懑。
故事起源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有一则故事与“忿恚”有关。故事讲述了平原君虞卿因为被诬陷而被贬谪到了边远地区。他对这种不公平的待遇感到愤怒和恼怒,但他没有放弃,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恢复了官职。这个故事体现了忿恚的情绪可以激发人们积极面对困难的精神。
词语结构
忿恚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1.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忿恚地砸了一把椅子。2. 她对自己的不公正待遇感到忿恚,决定要为自己的权益争取。3. 在面对不公平的待遇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不要过于忿恚。
记忆技巧
可以使用联想法来记忆“忿恚”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被不公正对待,他的脸上充满了愤怒和恼怒的表情,他的心中充满了忿恚的情绪。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忿然作色”、“忿忿不平”等,来扩大对于愤怒和不满情绪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当我被同学欺负时,我感到忿恚。2. 初中生:老师不公正地批评了我,我心中充满了忿恚。3. 高中生:当我看到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时,我感到忿恚和愤怒。
(0)
诗文中出现“忿恚”的诗词

艳歌何尝行

何尝快。独无忧。但当饮醇酒。炙肥牛。

长兄为二千石。中兄被貂裘。小弟虽无官爵。

鞍马馺馺。往来王侯长者游。但当在王侯殿上。

快独摴蒲六博。对坐弹棋。男儿居世。各当努力。

蹙迫日暮。殊不久留。少小相触抵。寒苦常相随。

忿恚安足诤。吾中道与卿共别离。约身奉事君。

礼节不可亏。上惭沧浪之天。下顾黄口小儿。

奈何复老心皇皇。独悲谁能知。

(0)

七爱诗赠程乡令赵君.汉雍丘令刘矩

吾爱刘淑方,礼逊以化彊。

谆谆耳提训,语味深且长。

忿恚为可忍,莫入鸣弦堂。

讼者各感去,从今无他肠。

(0)

刊名

我生大乱际,不幸兼两累;

人识我姓名,我复识文字。

虽无金石词,亦或动痂嗜;

而皮裹阳秋,未免触猜忌。

耿耿王烈妇,从容死就义;

立碑表贞姱,叙述颇详备。

巍巍太武山,孕毓多瑰异;

警句颂山灵,标之山头寺。

我名署其后,今皆遭劓刖。

若笑文字劣,何不以名示?

姓名果不祥,何不并人弃?

阴阳避就间,毕竟同儿戏。

木伐迹且削,大圣有斯事;

似我今所遭,未须生忿恚

(0)

七爱诗赠程乡令赵君·汉雍丘令刘矩

吾爱刘淑方,礼逊以化彊。
谆谆耳提训,语味深且长。
忿恚为可忍,莫入鸣弦堂。
讼者各感去,从今无他肠。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