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里耳的词语解释
里耳的意思
拼音:lǐ ěr    注音:ㄌㄧˇ ㄦˇ
使用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描述一些人们听到的消息或传闻。比如,当一个人听到一些关于他人的不实消息时,他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这些消息是从“里耳”听来的。
例句
1. 他听到的那些消息都是从“里耳”听来的,可信度不高。2. 别听信那些从“里耳”传来的流言蜚语,要慎重对待。
基本含义
指人的耳朵内部,比喻人听到的消息或传闻。
基本解释

俚俗人之耳。比喻平民低下的欣赏能力和趣味。《庄子·天地》:“大声不入於里耳。” 明 绿天馆主人 《<古今小说>叙》:“ 茂苑野史氏 家藏古今通俗小説甚富,因贾人之请,抽其可以嘉惠里耳者,凡四十种畀为一刻。” 章炳麟 《訄书前录·客帝匡谬》:“ 咸池 之均,弗可以入里耳矣。”参见“ 俚耳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你可以学习更多关于成语的故事和用法。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听到的消息是从“里耳”里传来的,所以我不确定是否真实。2. 初中生:别轻易相信那些从“里耳”传来的流言蜚语,要用理性的眼光看待。3. 高中生:她听到的那些消息都是从“里耳”听来的,所以她对此并不太在意。
故事起源
成语“里耳”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做里耳的人,他非常善于耳语,可以听到远处的声音。他经常告诉人们一些他听到的消息,但很多时候这些消息都是不可靠的。因此,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来形容听到的消息或传闻。
记忆技巧
要记忆这个成语,可以将“里耳”拆分成两个部分,分别记忆它们的含义。同时,可以尝试将这个成语与一个形象联系起来,比如想象一个人的耳朵里面有很多声音,表示他听到了很多消息。
词语结构
成语“里耳”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单独的字组成。
详细解释
成语“里耳”由两个字组成,其中“里”指的是内部,而“耳”指的是耳朵。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的耳朵内部,比喻人听到的消息或传闻。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接触社会时听到的一些流言蜚语或不可靠的消息。
(0)
诗文中出现“里耳”的诗词

琴剑篇

匣中有剑囊有琴,美人昔赠双南金。

琴是峄阳之古桐,凝烟拂雾高冈岑。

百鸟过之徊翔而不敢下,丹穴之禽经此留遗音。

剑是昆吾切玉之劲铁,秋星为铓雪作镡。

才动金环神鬼泣,未离宝匣蛟龙吟。

一从轩辕战涿野,崩云挥日光华夏。

一从有虞奏南薰,卿云白雪流雰雰。

感君赠我意,我行双佩之。

风烟万里不自保,行藏千古宁须疑。

一片清霜吐莲锷,七弦流水含金徽。

剑以待风胡,琴以待钟期。

世间听曲皆里耳,谁能为我辨雄雌。

近闻塞上风尘起,胡骑纷纷渡辽水。

又闻帝室赓明良,正风合雅从古始。

吾将拭我青萍,拂我缘绮。

三战为君渫胡血,再鼓为君洗俗耳。

行令四海无妖氛,还坐清风竹林里。

(0)

蓟门行送项庭坚兵备蓟州

蓟门九月狂飞雪,朔风凛厉声呜咽。

居庸万树寒生花,黄厓之谷水冻裂。

南来太行蛟龙蟠,北迤祁连虎狼穴。

将军泪堕青海笳,战士心寒黑山血。

即今赤白羽纷屯,东走力兔西火真。

朵颜蠕望朝河口,倭奴突兀骇波臣。

闭口莫说辽阳事,嘈嘈更自忧天津。

乃知时局多轗轲,防边不独兼防倭。

熊罴咆哮方出柙,在囿虎兕何其多。

高牙大纛乘轩鹤,金章玉铉风随波。

君去持斧玄州道,请缨挟纩君才好。

丈夫赤手便封侯,何况节钺在肘抱。

左盼澄海石寝烽,露布勒铭倚马草。

君不见襄毅公勋名噪里耳,黄口小儿至今道,固是君家王伯考。

(0)

寄题胡氏涧月堂二首·其二

世人不识泉,等之黄泥湍。

世人不识月,视若白瓦盘。

断蒿三板船,沮洳鳅鳝蟠。

击筳喧里耳,哓哓声不完。

嗟此泉与月,信当何人看。

我尝溯其源,颢白通广寒。

懿彼隐君子,相从此盘桓。

(0)

近年薄置田亩,拟待拙著集成,变鬻以供剞劂。特恐所作不值一文,不免詅痴符之诮也。诗以志之

吾也作诗豫买田,为口腹计谋朝饘。

他日诗成待传后,吾卖吾产刊遗编。

此志非奢良易遂,此笔再支三十年。

古人名山俟友声,韩公学有欧公延。

张为曾诩奉白佛,李洞亦闻铸浪仙。

今人爱才非昔比,龙华会乏香火缘。

同时或邀众口谤,异时安望众目怜!

「太玄」子云当瓿覆,「春秋」吕氏空门悬。

况余诗文求自适,不期众好宁非偏!

冰心自携冰一卷,古调独弹古七弦。

高希万载羲皇上,旷游八极鸿濛先。

放笔洪涛走淜湃,冥心造化归镵镌。

咸韶欲招里耳听,如置石鼓伶人前。

倘售鼠璞自衒异,或怀燕石私蹁跹。

千金换取麻沙版,如珠弹雀玉抛砖。

况破百亩灾梨枣,实益枉为虚名捐。

繄余名心终不死,子孙之计非所牵。

阡陌连云亦安用,城南二顷更戋戋。

有诗有文堪掷地,无衣无食足登天。

王充或作枕中秘,桓谭有待身后传。

吾书不胫走天壤,室中遑恤灶无烟。

惟愁白傅将笑人,诗成未得鸡林钱!

(0)

咏史

我生三十年,曾读汉魏史。

我读汉魏史,仰止习凿齿。

谓魏为正统,蜀乃以寇视。

茫茫数百载,谁复能议此。

赖公发聋聩,大声震里耳

独帝汉昭烈,分别冠与履。

天道以不丧,人心以不死。

煌煌良史才,下启紫阳子。

(0)

说潮五古十七首·其九

道学倡东南,维潮亦兴起。

卓哉郑与郭,学为晦翁喜。

题诗飞泉岭,想见侍杖履。

晦翁生南度,志锐雪国耻。

登朝曾几日,侃侃论国是。

斯岂腐儒能,何乃丛众毁?

宋亡于道学,妄者尚集矢。

安知翁之徒,磊落多国士。

斥逐未能用,炎精乃不祀。

统在道自尊,人心终不死。

鸣泉落汉声,至今震里耳

平生愧失学,用晦契微旨。

何当搆拙窝,吾从子朱子。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