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忠梗 ”。忠诚耿直。《世说新语·规箴》“ 孙皓 问丞相 陆凯 ” 刘孝标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 逊 族子忠鯁有大节,篤志好学。”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颠沉在须臾,忠鯁谁復谅。”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白居易》:“ 居易 累以忠鯁遭摈,乃放纵诗酒。”《三侠五义》第二三回:“因 刘洪义 是个年老之人,而且为人忠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让国御前会议日记》:“ 升吉甫 忠梗可恃。”
- 基本含义
- 形容忠诚坚定,不畏艰险。
- 详细解释
- 忠鲠是由“忠”和“鲠”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忠指的是忠诚、忠心,鲠指的是鱼骨。忠鲠一词形容一个人忠诚坚定,不畏艰险,就像鱼骨一样坚硬不弯曲。
- 使用场景
- 忠鲠常用于形容人对事业、国家或朋友忠诚不变的品质。它可以用来赞美那些在困难时期仍然坚守信仰和原则的人,也可以用来表达对忠诚朋友的赞赏。
- 故事起源
-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故事。在故事中,有一位名叫关羽的将军,他是刘备的忠诚战友。关羽被称为“忠义之人”,他在刘备的困难时期一直支持和保护他。关羽的忠诚和坚定的品质正是忠鲠这个成语的起源。
- 词语结构
- 忠鲠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是一个忠鲠之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动摇。2. 这位朋友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一直陪伴着我,真是个忠鲠之友。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忠鲠”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根鱼骨,鱼骨代表坚硬、不弯曲,就像忠诚坚定的人一样。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成语的例子和故事,可以帮助提高汉语水平,并了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忠鲠之人,总是帮助别人。2. 初中生:这位老师对学生非常忠鲠,总是耐心教导。3. 高中生:在国家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展现忠鲠的精神,为国家贡献力量。4. 大学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要以忠鲠之心服务同学们。5. 成年人:在工作中要保持忠鲠之心,不忘初心,不畏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