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愿意帮助别人或者舍不得给别人一点好处的人。在社交场合,如果有人表现得非常小气、吝啬,你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
- 例句
- 1. 他是个鸡桑,从来不肯帮助别人。2. 这个人真是个鸡桑,连一点小事都不肯为别人做。3. 别和他合作,他是个鸡桑,不会对你有任何好处。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心胸狭窄,小气,舍不得给别人一点好处或帮助。
- 基本解释
桑的一种。 唐 陆龟蒙 《奉和夏初袭美见访题小斋次韵》:“四邻半是老农家,百树鸡桑半顷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桑》:“白桑,叶大如掌而厚;鸡桑,叶细而薄;子桑,先椹后叶;山桑,叶尖而长。”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学习其他与“鸡桑”意思相近的成语,比如“小肚鸡肠”、“吝啬鬼”等,以丰富你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从来不肯借给我铅笔,真是个鸡桑。2. 初中生:他连一点零花钱都不愿意给我,真是个鸡桑。3. 高中生:他不愿意帮助别人,总是只为自己着想,真是个鸡桑。
- 故事起源
- 关于鸡桑成语的具体起源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根据民间传说,古代南方地区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非常小气的人。有一次,村里的人家生了个孩子,他却舍不得给孩子买礼物,只给了一颗鸡桑。其他村民觉得这个人太小气了,于是就形容他为“鸡桑”。
- 英文翻译
1.【医】 Morus australis Poir.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鸡桑”与“小气、吝啬”这两个含义联系在一起。想象一个人拿着一颗鸡桑,舍不得给别人一点好处或帮助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 词语结构
- 主语+鸡桑
- 详细解释
- 鸡桑,古代南方地区流行的一个俚语。鸡桑是一种南方的蔬菜,口感酸甜,但不是很好吃。因此,鸡桑成了贬义词,用来形容人小气、吝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