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遵守规章制度,守纪律,不敢越界的情况。可以用来夸奖有纪律的人或者提醒他人遵守规定。
- 例句
- 1. 他是个汜人,从不违反公司规定。2. 她是一个汜人,从小就很有纪律性。
- 基本含义
- 指不敢越雷池半步,形容人守纪律,不敢越界。
- 基本解释
唐 沉亚之 《湘中怨解》载, 垂拱 中,驾在 上阳宫 。太学进士 郑生 晨发 铜驼里 ,乘晓月渡 洛 桥,遇艳女,自言养于兄,因嫂恶,欲投水。生载归,与之同居,号曰 汜人 。 汜人 能诵善吟,其词艳丽不凡。数年后, 汜人 自述本系蛟宫之娣,贬谪而从生,今已期满。遂啼泣离去。 宋 范致明 《岳阳风土记》:“ 郑子况 为 岳阳 太守,因上巳日携家登 岳阳楼 ,下望 鄂 渚。 郑 追想 汜人 ,俄有所见,闻 汜人 歌曰:‘泝青山兮江之湄,泳湖波兮裊緑裾,意拳拳兮心莫舒。’”后诗词中用作钟情艳女之典。 宋 吴文英 《琐窗寒·玉兰》词:“紺缕堆云,清顋润玉, 汜人 初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彭西园》:“无復 湘 中见 汜人 , 西园 兰石愴如新。”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故事,以及其他与纪律、规章制度相关的成语,如“守株待兔”、“守株待兔”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像汜人一样,遵守校规,不越界。2. 初中生:老师夸奖我是个汜人,从不违反纪律。3. 高中生:参加高考时,我们要像汜人一样,严格遵守考场规则。4. 大学生:作为学生干部,我们要做到汜人,带头遵守学校纪律。
-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项羽攻打秦国的故事,其中包括了雷池的故事。这个故事成为了“汜人”这个成语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汜人”与雷池的故事联系起来,想象士兵们害怕越雷池的场景,从而记住它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汜人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汜”是雷池的意思,“人”表示人。
- 详细解释
- 汜人源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故事。当时,项羽带领大军攻打秦国,他在雷池之前下令士兵不得越雷池半步。雷池前有一位士兵不小心越界,结果被雷劈死。从此以后,士兵们都害怕越雷池,遵守纪律不敢越界。因此,“汜人”成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守纪律,不敢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