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冤屈之恨。 唐 杜甫 《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诗:“忠贞负冤恨,宫闕深旒缀。”
(2).怨恨。 元 狄君厚 《介子推》第二折:“臣不知太子有何罪犯,官里与皇后有这般冤恨。”
- 基本含义
- 指冤屈和怨恨。
- 详细解释
- 冤恨是由“冤”和“恨”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冤指冤屈、冤枉;恨指怨恨、憾恨。冤恨表示受到冤屈和怨恨,感到委屈和懊恼。
- 使用场景
- 冤恨多用于描述受到不公正待遇或被人误解而产生的愤怒和懊恼的情感。可以用于表达对不公平对待的不满以及对冤屈的抱怨。
- 故事起源
- 《后汉书·班超传》中有一段故事,班超被控告贪污,他感到非常冤屈和愤怒。后来,班超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但是他对被人诬陷的冤屈和怨恨却一直无法释怀。因此,人们用“冤恨”这个成语来形容受到冤屈和怨恨的感受。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 + 名词
- 例句
- 1. 他因为被人冤枉而心中充满了冤恨。2. 她对这件事情感到非常冤屈,内心充满了冤恨。
- 记忆技巧
- 将“冤恨”拆分为“冤”和“恨”,并与其基本含义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因为受到冤屈而感到愤怒和懊恼的情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司法制度和公平正义的观念,以及如何应对冤屈和不公平的待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因为被同学冤枉而感到冤恨。2. 初中生:他因为老师的不公正评价而心中充满了冤恨。3. 高中生:她因为被人诬陷而对社会产生了冤恨的情绪。4. 大学生:他因为被公司不公正解雇而充满了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