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据一定标准查对。《晋书·挚虞传》:“考步两仪,则天地无所隐其情;準正三辰,则悬象无所容其谬。”
- 基本含义
- 完全正确、准确无误
- 详细解释
- 准正是指事物的判断、描述或表达完全正确,没有任何错误或偏差。
-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言语、行动或判断完全准确无误的情况。可以用来赞扬某人的观点、言辞或决策是正确的。
- 故事起源
- 准正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醒世恒言》中。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名叫李白的人,他非常聪明,能够准确地判断别人的言辞是否真实。当他听到别人说谎时,他会立即指出并纠正。因此,人们常用“准正”来形容某人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 词语结构
- 准正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准”表示准确、精确,而“正”表示正确、无误。
- 例句
- 1. 他的答案准正无误,没有任何错误。2. 这篇文章的论点准正地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准正”与“真理”进行联想,因为准正意味着完全正确,而真理也是指完全正确的事实。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准确性相关的成语,如“一针见血”、“一丝不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答案准正无误,老师表扬了我。2. 初中生:他的演讲准正地阐述了问题的核心,让我们受益匪浅。3. 高中生:这位科学家的实验结果经过多次验证,可以说是准正的。4. 大学生:在学术界,准确地引用文献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保持准正的学术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