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刍言的词语解释
刍言的意思
拼音:chú yán    注音:ㄔㄨˊ ㄧㄢˊ
使用场景
刍言可以用来批评和嘲笑别人说话浅薄、不负责任或不经思考的行为。在正式场合或者辩论中,如果有人的言辞显得不够严谨或者缺乏说服力,可以使用刍言来形容他的言论。
例句
1. 他的观点太刍言了,完全没有经过深思熟虑。2. 这位演讲者的演讲内容充满了刍言,听众们对他的观点并不认同。
基本含义
指言辞浅陋,不值一驳的话语。
基本解释

浅陋的言论;卑贱者的言论。多用为自谦之词。 南朝 宋 谢庄 《上搜才表》:“臣生属亨路,身渐鸿猷,遂得奉詔左右,陈愚於侧,敢露芻言,惧氛恒典。”《新唐书·王珪传》:“今陛下开圣德,收采芻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清 霅中人 《<中西纪事>后序》:“间陈管见,偶赘芻言。”

延伸学习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成语的使用和故事起源,可以查阅相关的成语词典或者成语故事书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回答太刍言了,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2. 初中生:老师批评他的作文充满了刍言,没有深入分析问题。3. 高中生:这位政治家的演讲充斥着刍言,没有说服力和实际意义。4. 大学生:在辩论中,他的观点被驳斥为刍言,缺乏根据和逻辑。
故事起源
刍言最早出自《诗经·小雅·鹤鸣》。据说,在古代,鹤鸣是一种非常高雅的乐曲,代表着高尚的品质和文化修养。而诗中提到的“刍言”,则是指那些与鹤鸣相比,显得浅薄、不值一提的言辞。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田间给牛、羊喂草料,但这些草料对于人来说并没有什么价值,就像刍言一样,没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词语结构
刍言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详细解释
刍言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刍”是指饲养牲畜的草料,而“言”则表示言辞、语言。刍言的基本含义是指言辞浅陋、粗浅,不值一驳的话语。它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论或观点不够深入、不够有根据,缺乏说服力和权威性。
(0)
诗文中出现“刍言”的诗词

初度自寿十三首·其五童子嬉

我也曾、皇华将命驰南徼。保守着、贞心雅操。

我也曾、刍言仰进荷恩褒。陈道德,比轩尧。

我也曾、两番南北持文柄,为国拳拳简俊髦。

兢业惭微藐。端的是、一心报主,期不负清朝。

(0)

忆我二首各三十韵·其二

忆我弱甫冠,束书如钱塘。

中兴百廿载,行都滋浩穰。

虽已劣乾淳,尚可云小康。

巴蜀骇破碎,淮襄传扰攘。

腹心辇毂地,按堵如故常。

于时数万士,云集升上庠。

草茅起穷谷,拭目观国光。

出门不识路,天街何其长。

侠士剧燕赵,佳人□姬姜。

五鼓夜灯烛,万楼春丝簧。

吴米白如雪,奚啻千斯仓。

缥缈湖山间,画船娇红妆。

六桥杨柳岸,荷花云水乡。

四时无不宜,莫若僧夏凉。

小儒苦乏赀,冷眼看豪强。

托迹朝士馆,窃睨鹓鹭行。

台评或非是,庙论有不臧。

相与读邸报,愤闷填中肠。

侥倖江汉静,奸凶殛炎荒。

礼闱采刍言,始得伸名场。

岂谓边功相,曾不监彼狂。

骄淫无比伦,虐毒尤披猖。

未闻古天子,买田自置庄。

群小附鬼蜮,国脉内已戕。

虱臣颇有胆,四被言者章。

最后得拜疏,逋诛逃维扬。

万古木绵庵,不愧赵韩王。

草茂复古殿,雨淋集贤堂。

青史孰可□,念此心神伤。

焉得陆士衡,复与作辨亡。

(0)

明堂大礼庆成诗·其二

森严羽卫拥和銮,咫尺龙颜侍至尊。

禋祀仪文勤圣问,敬天实意进刍言

百神受职来鸿祉,多士承休肃骏奔。

右飨不常威可畏,载歌周颂报皇恩。

(0)

贺警斋吴侍郎被召

旧人仅有鲁灵光,银信翩翩下帝傍。

龙去十年闲卧洛,凤来一日再鸣阳。

玺书下访刍言急,月食回思榄味长。

善类合离关世道,祈公趣驾勿循墙。

(0)

挽刘铭传联

是淮军杰出奇才,龙性难驯,休沐辄寻黄石约;

与国家规宏大业,刍言谬采,入朝曾草皂囊封。

(0)

挽郭嵩焘联

十二年亲炙龙门,仰见老成谋国,不间江湖,当几每示周行,草疏付寅僚,洒尽满腔热血,哀琉球则请申公法,策伊犁则乞缓寻盟,恸马江则恳定全模以纾兵祸,即内地郑州河决,支流宜浚泄,仍吁同舟共济,联络东南,梦寐总朝天,一缕孤忠谁实鉴;

五百日暌违马帐,岂图永诀竟成,遽悲山木,爱物无遗纤善,樗材资造就,感深宏奖风流,恤生徒则辱许名师,极故旧则雅推义友,论海国则谬称管见可备刍言,迄两湖文会躬逢,公病已弥留,犹劳荐士陈言,裁成葑菲,天涯哭知己,千秋厚望我何堪。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