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废举的词语解释
废举的意思
拼音:fèi jǔ    注音:ㄈㄟˋ ㄐㄨˇ
使用场景
废举常用于形容某些无聊、无意义或不切实际的事情。可以用来批评或讽刺某人的行为或言论毫无意义,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计划或活动没有实际效果或价值。
例句
1. 他的建议完全是废举,没有任何实际意义。2. 这个计划太废举了,根本不会有任何效果。
基本含义
毫无意义或用处的事物
基本解释

囤积货物,价贱时买进,价贵时卖出。举,通“ 贮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贡 好废举,与时转货貲。” 裴駰 集解:“废举,谓停贮也。” 司马贞 索隐:“ 王肃 云:‘废举谓买贱卖贵也,转化谓随时转货以殖其资也。’ 刘氏 云:‘废谓物贵而卖之,举谓物贱而买之。’” 明 宋濂 《郑府君墓铭》:“母 周氏 ,府君事之以孝闻。年十六,善为废举之术。未几,家大穰。”参见“ 废居 ”。

延伸学习
除了废举之外,还有许多与废举相似的成语,如废话、废物、废寝忘食等,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问题真是废举,老师都不耐烦回答。2. 初中生:这个游戏太废举了,完全没有挑战性。3. 高中生:他的建议完全是废举,根本不可行。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方案有些废举,需要重新考虑。5. 成年人:别浪费时间在废举的事情上,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故事起源
废举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徐渭的《金瓶梅词话》中。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一个废弃的土地上举起一根木棍,然后问周围的人这算不算废举。大家都觉得这样做毫无意义,因为木棍本身没有价值,所以形成了这个成语。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废举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举起一根废弃的木棍,然后大家都觉得这个举动毫无意义,形成了废举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废举是一个形容词+动词的结构。形容词“废”表示无用、废弃,动词“举”表示提起、举起。
详细解释
废举是由“废”和“举”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废表示无用、废弃,举表示提起、举起。废举的基本含义是指毫无意义或用处的事物,形容没有价值或没有意义的行为或言论。
(0)
诗文中出现“废举”的诗词

哭元帅宗公泽

呜呼哀哉元帅公,百世一人不易逢。

堂堂天下想风采,心如铁石气如虹。

正色立朝不顾死,半生常在谪籍中。

真金百鍊愈不变,流水万折归必东。

落落奇才世莫识,欲知劲草须疾风。

维时中原丁祸乱,尘氛涨天天濛濛。

众人畏缩公独奋,毅然来建中兴功。

雄图一定百废举,复见南阳起卧龙。

呜呼哀哉元帅公,翩然遗世何匆匆。

无乃天上亦乏才,故促我公还帝宫。

公还帝宫应有用,何忍坐视四海穷。

吁哉四海正困穷,兴仆植僵赖有公。

公虽居东都,天下日望公登庸。

公今既云亡,天下不知何时康。

正如济巨川,中流失舟航。

当今士夫岂无人,请问谁有公器业,谁如公忠良。

公虽不为相,德望震要荒。

公虽非世将,威棱詟豺狼。

伟哉奇节冠今古,我试一二聊铺张。

靖康元年冬,敌人正披猖。

庙堂惊失色,愁睹赤白囊。

公首慨然乞奉使,欲以口伐定扰攘。

朝廷是时未知公,公之蚤志不获偿。

忧国耿耿思自效,再乞守土河之旁。

命下得磁州,翌日径束装。

下车未三日,边骑已及疆。

敌人闻之亟退舍,匹马不敢临城隍。

顷之得兵数十万,康邸赖公王业昌。

及公领留守,北顾宽吾王。

恩威两得所,春雨兮秋霜。

馀刃曾不劳,危弱成安强。

奸雄悉胆落,谁敢乱纪纲。

呜呼哀哉公死矣,民今有粟安得尝。

狙诈乘我虚,近复陷洛阳。

洛阳去东都,雉堞遥相望。

不闻敢侵犯,岂是军无粮。

祇畏我公霹雳手,气慑不复思南翔。

呜呼哀哉公死矣,秋高马肥谁与防。

天子久东狩,去冬幸维扬。

都人心恋主,谓言何相忘。

朝夕望回辇,断肠还断肠。

公独以死请,再请意愈刚。

呜呼哀哉公死矣,万乘何当归大梁。

咄咄食肉人,尚踵蔡与王。

奸谀蔽人主,痛毒流万邦。

人怨天且怒,意气犹洋洋。

所冀我公当轴日,尽死此曹膏剑铓。

呜呼哀哉公死矣,始知国病在膏肓。

我公我公经济才,设施曾未竟所长。

但留英声与后世,永与日月争辉光。

此死于公亦何憾,顾我但为天下伤。

我闻天下哭公者,哀痛不翅父母丧。

父母生我而已耳,岂能保我身无殃。

邦人此时失所依,波迸东下纷苍黄。

我公我公不复见,秋风在处生凄凉。

百身傥可赎,我愿先以微躯当。

灵丹傥可活,我愿万金购其方。

彷徨愧无起公计,安得长喙号穹苍。

呜呼哀哉元帅公,太平时节君不容。

及至艰难君始用,民之无禄天不容。

呜呼哀哉元帅公,古来有生皆有终。

唯公存亡系休戚,千年万口长怨恫。

嗟我草茅一贱士,念此抑郁气拂胸。

衔哀挥涕何有极,愿以此诗铭鼎钟。

(0)

和许守丰年行

园林摇落露寒梢,秋成穰穰弥四郊。

千里播种无不毛,妻儿温饱忘啼号。

馀粒施及禽与猱,有田宁复弃而逃。

太守牧民如牧马,宣化承流王泽下。

欲希禹稷事躬稼,垦亩劝耕谩隙罅。

召杜龚黄乃其亚,黄云泱漭覆原野。

乐尔丰年醉琼斝,古邛旧敝人人说。

久困征诛心已折,析家荡产纷更迭。

身罹罪罟无从雪,漫道当时富盐铁。

汉志食货忍重阅,嗟我妇子难全活。

今年谁料胜常年,入绢得盐偿本钱。

里绝追呼俗自便,闭门稚耋得安眼。

十日一风五日雨,邻村稽首羡兹土。

白头半刺才窳苦,赖此贤侯百废举

空庭吏散鸟驯除,谣闻击壤同康衢。

侯于公卿地有馀,利泽行推遍海隅。

呜呼利泽行推遍海隅,坐使斯民愁叹为嬉娱。

(0)

送孙别驾赴池阳

青莲居士之后身,音节连篇古乐府。

便从大雅论正葩,猗那为宗舜皋祖。

两都三国差可数,南朝绮辞徒织组。

隔江玉树夜无声,岩谷风生闻啸虎。

神交直到开元上,光燄摩天出天语。

飘飖云海超八极,金银台閤群仙侣。

忽闻帝遣荧惑星,火斧虹旗镇南土。

来向辕门拜明主,晓日麻衣光楚楚。

幕中慷慨坐谈兵,何况传家有孙武。

紫薇花下月满池,斗酒当筵珠玉吐。

朝政方劳柱史记,王衮正赖贤臣补。

人生会合苦不常,惊见屏星在门户。

醉踏轻舟溯江去,杨柳飞花望牛渚。

两崖烟雾湿天门,九朵芙蓉照秋浦。

秋浦郡县待摩抚,吏者师模民父母。

虽云官至刺史荣,半刺才能当独步。

兵火疮残极哀苦,仁惠存心百废举

襦裤歌腾欢鼓舞,千里桑麻沐膏雨。

勤敷治道追往古,再见唐虞运当午。

挽河洗甲天宇清,坐听弦歌响邹鲁。

(0)

送莫子漳还朝

长安车马声隆隆,千官朝入明光宫。

我时迹通金闺籍,猥以麋鹿参鹓鸿。

魏阙联镳竞趋走,汉殿属袂陪肃雍。

银章朱绂赤县令,一见倾盖稠人中。

搢绅交口誉盛美,政有三异如鲁恭。

不劳烹鲜抚赤子,不惮拔薤锄强宗。

二年惠泽洽百里,一日治行闻九重。

帝曰卿才当大用,乃使骥騄试蚁封。

毗陵今日股肱郡,往来水陆当其冲。

比年积蠹寖不治,公私赤立帑廪空。

与我共理二千石,无以踰此强项公。

割鸡焉用庖丁手,斲鼻乃见匠石工。

公初下车问疾苦,万家和气生春风。

政平讼理百废举,昔襦今裤喧儿童。

铃斋宴坐未暖席,宣室趣召还追锋。

公来邦人叹何暮,不谓公去仍匆匆。

依刘多士愿莫遂,借寇千里嗟无从。

圣朝吁俊方重内,此行自与登仙同。

高士不妨为主簿,先儒盖亦尝司农。

功名富贵傥来物,宁论小釜与大钟。

古人立朝有始末,出处进退常雍容。

君家伯氏典刑在,愿君勉力追前踪。

赠言敢窃仁者号,聊以写我磊磈胸。

方今天子尧舜上,安得稷契输诚衷。

士气委靡思苟得,民力彫弊屡告穷。

闻君欲草三千牍,宜以此语裨宸聪。

(0)

爱民堂为涪陵卢使君题

我来盛山郡,从公岁及期。

公之字鳏寡,乳保于婴儿。

公去再改岁,所去尤见思。

至今盛山民,敬奉卢公祠。

借留既不遂,涪江移州麾。

两地虽少异,所爱则均施。

去秋少城役,与公同试闱。

把臂道畴昔,耿耿青灯期。

对床风雨夜,夜语惊闻鸡。

日有文字乐,唱酬多新诗。

讫事遍游览,扁舟更同归。

涪陵五日留,民物何熙熙。

道中行歌者,拍手童稚嬉。

终岁闾里间,不闻吏卒追。

皆曰贤太守,父母其忍欺。

政成多休暇,百废举无遗。

美哉轮奂新,有堂崇故基。

名堂形至意,爱民真天资。

同时王别驾,誉处出一辞。

醉馀书榜字,银钩照江湄。

有客涪陵来,称颂世所稀。

坐想觞咏乐,形留而神驰。

愿同邹湛辈,记名千载垂。

惟公甚盛德,岂待于发挥。

当闻卜式语,治民适其宜。

辟如牧羊者,败群当去之。

雪霜与雨露,天以成四时。

威克与刚克,要不伤于慈。

公蕴经纶妙,未易坐井窥。

因诗赞一二,以诏来者知。

(0)

十月二日家敬堂总戎邀同安平观水战

我闻在昔昆明池,鱼龙起舞扬旌旗。

天子教士习水战,驱使河伯如婴儿。

又闻三千水犀甲,钱塘酣斗何爽飒。

金牛出没叠雪幢,至今江上谈兵法。

吾家威武称楼船,将军横海多象贤。

邀我安平同拭目,此事道隔三十年。

一朝训练百废举,火光轰烈波心炬。

冯夷慑伏支祁愁,桓桓罴虎艨艟旅。

夹岸观者如堵墙,都卢妙技登牙樯。

盘旋百戏不一足,疾风西下如鸟翔。

更入水中列鹅鹳,重开一幅麒麟幔。

高台鼙鼓正三挝,喊声直欲干霄汉。

归来慰问弓衣寒,持杯劳酒三军欢。

书生长揖参末座,纪述大笔回紫澜。

军容从此留图画,赤嵌城头明月挂。

障川一柱立东溟,知有七鲲中流拜。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