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过口的词语解释
过口的意思
拼音:guò kǒu    注音:ㄍㄨㄛˋ ㄎㄡˇ
基本解释

◎ 过口 guòkǒu
[go with the wine] 下酒
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水浒传》

详细解释

(1).经过口中。泛指食用。 汉 蔡邕 《为陈留太守上孝子状》:“是后精美异味,遂不过口。常在柩旁,耳闻叔名,目应以泪。”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郑樵食鉴》:“有一物常食性善与他物相反过口而害人者,如鮠鱼同灰肉,食之杀人。”
(2).犹下酒,下饭。《水浒传》第十六回:“七箇人立在桶边,轮替换着舀那酒喫,把枣子过口。”《水浒传》第二七回:“ 武松 便道:‘大娘子,我从来喫不得寡酒,你再切些肉来,与我过口。’”

基本含义
指言辞过激或不恰当,引起争议或矛盾。
使用场景
过口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辞过激或不得体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它来批评那些说话不经思考,语言过激的人,或者用来自我警示,提醒自己在言辞上要慎重。
故事起源
关于过口的故事并不多见,但它的意义和用法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体现。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注重言辞的得体和含蓄,而不喜欢言辞过激或不恰当的人。因此,过口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和交流方式。
词语结构
过口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过”是动词,表示超过、过度的意思;“口”是名词,表示言辞、嘴巴的意思。
例句
1. 他常常过口,说话总是得罪人。2. 在辩论中,过口的人往往难以取得别人的支持和认同。
记忆技巧
记忆过口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联想记忆:将“过”字联想为超过、过度,将“口”字联想为言辞、嘴巴。这样可以帮助记住成语的基本含义。
2. 创造联想场景
想象一个人口齿不清,说话过火,言辞不当,引起争执和矛盾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过口相关的成语,如过火、过激、过分等。这些成语都与言辞过激或不得体有关,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过口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过口了,说了一些伤人的话。2. 初中生:在班级讨论中,有同学过口了,引起了争吵。3. 高中生:我们应该避免过口,用理性的言辞表达自己的观点。4. 大学生:过口是不成熟的表现,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言辞。5. 成年人:在职场上,过口往往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要注意言辞的得体性。
(0)
诗文中出现“过口”的诗词

丑奴儿/采桑子

济楚好得些。憔悴损、都是因它。

那回得句闲言语,傍人尽道,你管又还鬼那人唦。

过口儿嘛。直勾得、风了自家。

是即好意也毒害,你还甜杀人了,怎生申报孩儿。

(0)

次韵答西城王尉二十韵

自惭井底蛙,边幅徒自饰。

行遇南山虎,引首叩白额。

前后履尾者,鲜不毙其侧。

长啸激虚籁,阴风昏月夕。

裴旻抱弱弓,萧萧失寒魄。

李广落神镞,往往中微石。

嗟无食虎气,徒尔中区窄。

半夜欲编料,当场浪呼索。

有力但足畏,亡机尚可测。

正将馀生轻,无乃狂病发。

贵身非千金,保家空四壁。

王老恰如虎,吞吐不动色。

过口虽幸免,探穴反有得。

祗知抱睡难,谁谓向墙迫。

新诗来相攻,口语颇籍籍。

遭逢摩诘后,骚雅甘伏役。

今虽不负丞,固已愧仙职。

愿交要忘年,憎慵妨割席。

求逐松云飞,距容剑岭隔。

诗成仍属君,南窗惊鼻息。

(0)

删严咏暑

数竿修竹径新开,容膝吾安禦暑台。

懒未晒书愁伏断,閒方煮茗待僧来。

谈禅浅亦恬生死,说梦空能任蹋跆。

徒自苦无康济法,耳听得过口衔杯。

(0)

魏衍见过

暑雨不作凉,爽风祇自高。

我老亦衰疾,奈此正郁陶。

魏侯有新语,高处近风骚。

隐几聆五字,未觉历日劳。

洒然堕冰井,起粟竖寒毛。

三山已在目,万象谁能逃。

历险见绝足,过口味豚膏。

愿为夏雷鸣,莫作饥鸢号。

(0)

陈卿座上得贵字

后来如积薪,在前类扬秕。

群飞刺天去,寻坠九地底。

扶摇转羊角,力尽固应尔。

赵孟能贱之,何取赵孟贵。

譬夫春方妍,处处耀桃李。

冶容倚皓态,厥类叵胜纪。

一时颜色鲜,永永曷足恃。

要当见平生,姑待灏商至。

楩楠大蔽牛,支厦栋梁器。

春风不知喜,秋风不知畏。

炎炎金石流,凛凛复堕指。

四时有常守,坐看造物戏。

用大古所难,肯顾万牛废。

怀哉楚令尹,落落差可拟。

弹冠既三仕,解冠辄三已。

岂弗曰代耕,岂弗曰行志。

终将奚以为,了弗事愠喜。

一笑付倘来,道在百不理。

特操固超绝,小智谩嗟异。

区区荣辱际,判然遂成二。

炙手苟可热,骈首争附丽。

欣戚变妻孥,况复论州里。

悠哉经济才,未始挂牙齿。

不独不过口,未必不掩鼻。

恶此而逃之,政恐不免耳。

弗为天下先,闻诸老聃氏。

徐行后长者,孟氏亦若是。

聃也未暇学,学孟顾不韪。

唐虞已千古,执中揆诸理。

问之果何事,孝悌而已矣。

(0)

巨济弟书梦求诗为赋古风云

稽首叩微妙,下笔书符若风雨。

又复沃之琼丘泉,过口腹肠如火煮。

临行戒以食腥秽,转首蘧然成栩栩。

吾闻有梦皆想成,此梦怪奇非想取。

良由夙业种根净,故此通玄受真语。

会当役使三足乌,倒景乘风见王母。

惟予堕入世网中,非孔非颜莫知祖。

独知抱正禦魑魅,符篆常疑不吾补。

但留真火固脐下,每视丹砂贱于土。

饥来得饱即快意,荼荠膻臊等甘苦。

那知好慕长生人,保练形神乃如许。

因观侯梦悟昔非,叹恨此身殊椎鲁。

便寻金篦去眼膜,为汝他年看轻举。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