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别体一词通常用于形容个人行为与常人不同的情况,常见于口语和书面语中。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穿着打扮、言辞举止、兴趣爱好等方面与常人不同的特点。
- 例句
- 1. 他的穿着总是别体,引人注目。2. 她的举止言行很别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行举止与常人不同,不合规范。
- 基本解释
◎ 别体 biétǐ
(1) [a variant form of a Chinese character]∶书法上指从旧字体变出来的新字体
(2) [complicated variant]∶汉字的异体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谢安的传记和他在晋朝的政治和文学成就,以及其他与个人行为特点相关的成语,如“异类”、“特立独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画风很别体,不像我们班其他同学的作品。2. 初中生:他的打扮总是别体,穿着和我们不一样。3. 高中生:他的思维方式与常人不同,可以说是别体的。4. 大学生:他的创作风格很别体,与传统的艺术风格不同。
- 故事起源
- 别体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谢安传》中。谢安是晋朝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书中描述了自己的行为与常人不同,因此用了别体这个词来形容自己。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别体理解为“与众不同的体”,即个人的行为与常人不同的体现。可以通过与“不合规范”、“不随大流”等词语进行联想,帮助记忆和理解。
- 词语结构
- 别体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别”和“体”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1).变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又对策者,应詔而陈政也;射策者,探事而献説也。言中理準,譬射侯中的,二名虽殊,即议之别体也。”《南史·刘孝绰传》:“兼善草隶,自以书似父,乃变为别体。”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此篇虽主意在立别体,然亦自不失为佳製也。” 清 金农 《新编拙诗四卷手自钞录付女儿收藏杂题》诗之一:“圣代空嗟骨相癯,常裁别体闢榛芜。”
(2).字的异体。 清 毕沅 《中州金石记》卷一:“此文‘鯀’作‘鮌’,‘眂’从‘氐’,‘条’从‘彳’,俱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