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画押。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押字》:“是则以亲署为押,已见於 三国 时矣。”原注:“ 南北朝 谓之画敕。”
- 基本含义
- 指临时草拟或书写文书、公文。
- 详细解释
- 画敕是指临时草拟或书写文书、公文。它源于中国古代官员在处理紧急事务时,为了节省时间,用毛笔迅速书写文件,因此称为“画敕”。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匆忙草率地写作或处理事务。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临时或草率的行动,尤其是在处理文件或公文时。也可用于形容匆忙或不慎重的态度。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朝宋时期。当时,宋文帝刘义隆要下诏书,但时间紧迫,他只好亲自用毛笔写下了诏书。由于他书法工整,所以这个成语也随之产生。
- 词语结构
- 动宾式成语,由动词“画”和名词“敕”组成。
- 例句
- 1. 他因为时间紧迫,只能画敕处理这个紧急文件。2. 他草率地画敕写下了这份重要公文,结果出了很多错误。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画敕”想象成一个官员在匆忙中用毛笔快速书写文书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文书和公文的知识,以及相关的成语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让我画敕写下今天的作业。2. 初中生:考试前一天晚上,我匆忙地画敕背了一遍课文。3. 高中生:为了赶上截止日期,他匆忙地画敕完成了论文。4. 大学生:实习期间,我经常需要画敕处理一些紧急文件。5. 成年人:为了避免延误,他决定临时画敕处理这个重要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