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7日(农历三月三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日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激诡的词语解释
激诡的意思
拼音:jī guǐ    注音:ㄐㄧ ㄍㄨㄟˇ
使用场景
激诡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事件的发展或变化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反复无常,或者形容事件的发展出乎意料。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情况的变化快速而难以预测。
例句
1. 他的性格非常激诡,今天高兴得像个孩子,明天又愁眉苦脸。2. 这个项目的发展一直都很激诡,难以预测。
基本含义
形容事物的变化无常,难以捉摸。
基本解释

(1).矫情立异。《后汉书·独行传·范冉》:“ 冉 好违时絶俗,为激诡之行。”《三国志·魏志·和洽传》:“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 清 刘大櫆 《潘在涧时文序》:“ 老聃 、 庄周 ,使为激诡; 商鞅 、 李斯 ,使为变乱。”
(2).标新立异。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中:“ 东坡 《雁词》云:‘拣尽寒枝不肯栖。’以其不栖木,故云尔;盖激诡之致,词人正贵如此。”
(3).毁誉过当。《后汉书·班固传论》:“若 固 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 李贤 注:“激,扬也;诡,毁也。”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激诡意思相近的成语,如“变幻莫测”、“善变”等,来扩展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今天的心情激诡得像过山车一样。2. 初中生:他的表现一直很激诡,让人难以琢磨。3. 高中生:这个电影的剧情发展真是激诡,始料未及。4. 大学生:这个社会变化太激诡了,我们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
故事起源
激诡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晋书·杨骏传》中。故事中,当时的晋朝丞相杨骏在处理政务时,行事反复无常,变化难以捉摸,因此被形容为“激诡”。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激诡与事物的变化无常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一瞬间变化多端,难以捉摸的情景,将之与激诡这个词语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
词语结构
激诡是一个形容词词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详细解释
激诡是一个形容词词语,由“激”和“诡”两个字组成。激指事物变化快速,瞬息万变;诡指事物难以捉摸,难以预测。激诡合在一起,形容事物的变化无常,难以捉摸。
(0)
诗文中出现“激诡”的诗词

题子威侍御赠其宗人刘大恒诗后

子威手真诰,时讽运题象。

激诡慕元迹,熹微仿清唱。

颇矜南华博,亦取岁星放。

把臂中垒生,宗盟欣哲匠。

志凌绛庭杳,气挟玄图壮。

将无鸿宝㖟,不惜骊珠贶。

余叨尘中晤,未解无始障。

是以安挫名,怡然餐物谤。

所虞江乘泄,苟免曼都诳。

去去勿复轻,鳌趾有风浪。

(0)

感寓·其三十三

祈龙敏辩给,惠施夸便儇。

竹书信激诡,坚白方自贤。

腾口徒见尤,胡能事幽玄。

九州谁复徵,多方亦已然。

去矣桃李蹊,予将欲忘言。

(0)

再次韵杨宰

君不见奇章平生石解颜,有得甲乙劳镌刊。

又不见卫公平泉严作戒,要与山岳争完安。

衽席杯盘易沈溺,可无雅好嬉过日。

生须玩物不流物,负山暇问谁有力。

此石摈弃岁几周,几人摩挲动诗愁。

不妨野鸟印爪迹,曾是画鹢明方舟。

奇嗜岂必真无取,尤物未可轻粪土。

二公真情不激诡,静对孱颜堪乐死。

揆予肮脏如石顽,一跌叵复能朝天。

石默不言诗为宣,正用吟玩忘吾年。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孙觉 潘之恒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