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儒将一词多用于形容那些既懂得文化艺术,又善于军事指挥的人。可以用来赞美那些在文化和军事领域都有杰出成就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全面发展、多才多艺的特点。
- 例句
- 1. 他既是一位文学家,又是一位军事家,真是一个儒将之才。2. 这位将军身怀文武双全之才,堪称真正的儒将。
- 基本含义
- 指能够兼具儒家思想和将军才能的人。形容一个人既有文化修养,又有军事才能。
- 基本解释
[释义]
(名)有读书人风度的将帅。
[构成]
偏正式:儒(将
[例句]
有儒将风度。(作定语)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儒家学说和古代将军的故事,深入了解儒家思想和古代军事战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爸爸既会教我读书写字,又会教我打篮球,他就是一个儒将。2. 初中生:我的语文老师不仅讲解课文,还教我们修养和道德,她真是一位儒将。3. 高中生:这位历史老师不仅对历史知识了如指掌,还懂得军事战略,他是一位真正的儒将。4. 大学生:我认识一个同学,他既是学霸,又是学校的篮球队队长,他是一个儒将之才。
-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一个故事。汉朝末年,项羽带领军队攻打秦国,战胜了秦军。当时有一个名叫张良的智囊,他既懂得儒家学说,又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他帮助项羽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策略,成为了项羽的得力助手。因此,人们就用“儒将”来形容能够兼具儒家思想和将军才能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儒将”这个词语与儒家学说和将军才能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既身着儒家学士服装,又手持将军兵器的人物形象,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儒将是一个名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儒将 rújiàng
[a general who is an equally accomplished man of letters] 有文人风度的将帅
有学识、风度儒雅的将帅。 唐 薛能 《清河泛舟》诗:“儒将不须夸 郄縠 ,未闻诗句解风流。” 宋 苏辙 《次韵王君北都偶成》之一:“千夫奉儒将,百兽伏麒麟。” 阿英 《戎行兼言艺文事》:“ 陈毅 同志是一员‘儒将’,能征善战,又精通文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