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天地图的词语解释
天地图的意思
拼音:tiān dì tú    
使用场景
天地图常用于形容某一事物的广大、宏伟、辽阔,也可用于形容某一领域的广泛、全面。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造诣非常深厚,如“他在科学研究领域堪称天地图”。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地方或景象的壮丽和广阔,如“站在高山之巅,可以一览无余,真是天地图一般的美景”。
例句
1. 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可以说是天地图般的博学。2. 这个城市的建设规模之大,真是天地图一般。3. 这个项目的影响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说是天地图般的。
基本含义
指世界的图景,泛指天下、世界。
基本解释

“天地图”即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中国区域内数据资源最全的地理信息服务网站。主要包含地图浏览、省市直通、专题服务和用户指南四大部分。这四个部分正好一一对应了当初平台设计的需求。

天地图-简介

天地图

国家测绘局2010年10月21日宣布,中国公众版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网站(www.tianditu.cn)正式开通。作为中国区域内数据资源最全的地理信息服务网站,“天地图”将为公众提供权威、可信、统一的地理信息服务。

据“天地图”网站装载了覆盖全球的地理信息数据,这些数据以矢量、影像、三维3种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可漫游、能缩放。其中中国的数据覆盖了从中国全境到乡镇、村庄。普通公众登录“天地图”网站,即可看到覆盖全球范围的1:100万矢量数据和500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覆盖全国范围的1:25万公众版地图数据、导航电子地图数据、15米和2.5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

天地图-功能

国家测绘局2010年10月21日宣布中国区域内数据资源最全的地理信息服务网站“天地图”(www.tianditu.cn)正式开通,除地图模式,还有影像模式和三维模式供用户使用。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公众版、政务版、涉密版三个版本,“天地图”就是公众版成果,是由国家测绘局主导建设的为公众、企业提供权威、可信、统一地理信息服务的大型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网站,旨在使测绘成果更好地服务大众。

“天地图”装载了覆盖全球的地理信息数据,这些数据以矢量、影像、三维3种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可漫游、能缩放。“天地图”中中国数据尤为详尽,覆盖范围从宏观中国全境到微观具体县市乃至乡镇、村庄,数据内容包括不同详细程度的交通、水系、境界、政区、居民地、地名、不同分辨率的地表影像以及三维地形等。

“天地图”容纳了覆盖全球范围的1:100万矢量数据和500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覆盖全国范围的1:25万公众版地图数据、导航电子地图数据、15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以及2.5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覆盖全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的0.6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等地理信息数据,是目前中国区域内数据资源最全的地理信息服务网站。

天地图-设计思路

天地图

在设计思路上,“天地图”把全国地理信息资源整合为逻辑上集中、物理上分散的“一体化”数据体系,实现了测绘部门从离线提供地图和数据到在线提供信息服务的根本性改变;此外,“天地图”采用了具有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全国多尺度、多类型地理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在线服务,实现了关键技术创新;在建设机制方面,“天地图”以国家和地方各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依托,集成整合了部分地理信息企业的技术力量和地理信息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

与此同时,区别于普通的地图网站,“天地图”做到了以门户网站和服务接口两种形式为用户提供服务。

通过“天地图”门户网站,用户接入互联网可以方便地实现各级、各类地理信息数据的二维、三维浏览,可以进行地名搜索定位、距离和面积量算、兴趣点标注、屏幕截图打印等常用操作。公众还可以以超链接的方式接入已建成的省市地理信息服务门户,获得各地更具个性化的服务,畅享省市直通。此外,在“天地图”上,用户也可以访问国家测绘成果目录服务系统,了解掌握国家和各省(区)、市的测绘成果情况,并能够链接国家测绘局相关地理信息服务网站,获取包括“动态地图”、“地图见证辉煌”等专题地理信息。

天地图-特点

天地图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公众版、政务版和涉密版三个版本,天地图就是公众版的成果,它是由国家测绘局主导建设的,为公众企业提供权威可信统一地理信息服务的大型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网站,它的信息量超过所有的商业网站使得测绘成果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天地图装载了覆盖全球的地理信息数据,这些数据包括质量、影像、三维三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可以漫游、能缩放。天地图中我国的数据特别详尽,覆盖范围从宏观中国全境到微观具体多县市乃至乡镇村庄,数据内容包括交通、水系、境界、政区、居民地、地名,不同的分辨地的地表影像以及三维地形等等。

天地图-服务形式

天地图容纳了覆盖了全球范围1:1000000视量数据和500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覆盖全国范围的1:25万公众版地图数据,导航电子地图数据还有15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以及2.5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覆盖全国300多个地级以及地级以上城市0.6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等地理信息数据,是目前中国区域内数据资源最全的地理信息服务网站。再强调一点,区别于普通的地图网站,天地图做到了以门户网站和服务接口两种形式为用户提供服务。

区别于普通地图网站,“天地图”是以门户网站和服务接口两种形式提供服务。普通公众接入互联网就可以方便地实现各种地理信息数据的二维、三维浏览,进行地名搜索定位、距离和面积量算、兴趣点标注、屏幕截图打印等操作。而导航、餐饮、宾馆酒店等商业地图网站经过授权后,可以自由调用相关地理信息服务资源,进行专题信息加载、增值服务功能开发,从而大大节省地理信息采集更新维护所需的成本。

天地图-发展展望

对于“天地图”的未来发展,将以“政府主导、企业经营”为总体原则,以市场化运营为手段,通过不断整合全国乃至全球各类地理信息资源,真正形成中国地理信息行业合力,切实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使测绘在服务大局、服务民生、服务社会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并且“天地图”门户网站会免费向公众提供服务,企业需要利用“天地图”的服务接口、API进行增值开发的,需要得到“天地图”的授权。

天地图-意义

中国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于不同网络环境和用户群体,分为公众版、政务版、涉密版三个版本。

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地理信息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传统的地理信息服务方式,有助于促进信息共享、避免地理信息数据重复采集,并确保国家地理信息安全。

天地图-作用

对于企业、专业部门而言,经过授权后,可以利用“天地图”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自由调用“天地图”的地理信息服务资源,并将其嵌入已有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系统或利用“天地图”提供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搭建新的GIS应用系统。各类进行专题信息服务的商业地图网站(如导航、餐饮、宾馆酒店)能够在其搭建的公共地理信息平台上进行专题信息加载、增值服务功能开发,省去了他们处理并维护公共地理框架数据、承担底层地理信息服务的高昂成本,避免了基础地理信息重复采集以及维护更新造成的人员、资金与时间浪费,极大地降低了开发GIS应用系统或网站的成本和周期,使这些运营商可以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网站运营与增值服务,而不是公共地理信息的采集维护。目前,“天地图”服务已在“全国灾情地理信息系统”中率先应用,实现了灾情专题数据与“天地图”地图服务的聚合与集成服务。

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信息资源,在政府管理决策、信息资源共享、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公众对测绘成果与地理信息的公开使用需求日益迫切,建设中国自主的地理信息服务网站成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09年,国家测绘局组织完成了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顶层设计与原型建设;2010年上半年,国家测绘局所属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组织建成了“天地图”公众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平台数据依据统一的标准规范,由国家、省、市测绘部门和相关专业部门、企业采用“分建共享,协同更新、在线集成”的方式生产、服务。

作为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运行于互联网的公众版本,“天地图”门户网站是公众地理信息服务的“总入口”和“主节点”。它的正式开通不仅满足了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丰富了百姓日常生活,更预示着我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显著提升,彰显了测绘技术及地理信息资源在社会民生中的广泛应用,再现了地理信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将有力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随着“天地图”开发应用的不断深入,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将继续得到丰富,特别是省、市测绘部门的“数字省区”、“数字城市”等成果,将以网络互联、服务聚合的形式纳入到“天地图”中,逐步以技术手段消除信息孤岛,从而使用户能够享受到更全面、更完整、更详细、更准确的地理信息服务;与此同时,相关企业将以“天地图”提供的公共地理信息服务为基础,增值开发与公众衣食住行相关的专题信息服务,如公交查询、导航、餐饮等,为公众提供更为丰富、翔实、便捷的地理信息服务。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表示,在不久的将来,“天地图”将成为数据全球覆盖、内容丰富翔实、应用方便快捷、服务高速可靠、拥有自主产权的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中国品牌。

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地理信息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传统的地理信息服务方式,有助于促进信息共享、避免地理信息数据重复采集,并确保国家地理信息安全。

天地图-评价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表示,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信息资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建设中国自主的地理信息服务网站成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不久的将来,“天地图”将成为数据全球覆盖、内容丰富翔实、应用方便快捷、服务高速可靠、拥有自主产权的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中国品牌。

国家测绘局副局长闵宜仁表示,“天地图”中的数据是依据统一的标准规范,由国家、省、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专业部门、企业采用“分建共享,协同更新、在线集成”的方式生产和提供。将制定数据管理、更新、服务管理办法,遵循“谁提供,谁更新;谁拥有,谁更新”的原则。在突发事件或应急情况下,还会采取多种技术手段与方式实现局部数据快速更新。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天地图相关的成语,如“天南地北”、“天下无敌”等,以扩展对天地图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我们去公园,看到了天地图一样的美景。2. 初中生:他的知识面很广,可以说是天地图般的博学。3. 高中生:在这个科学研究领域,他的造诣堪称天地图。4. 大学生及以上:这个项目的影响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说是天地图般的。
故事起源
关于天地图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它常常被用来形容某一事物的广大和辽阔。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能与中国古代的地理观念有关,古人认为天空是广大无边的,地面也是广袤无垠的,因此将天和地结合在一起,形容世界的广大无限。
记忆技巧
可以将“天地图”与“广大无边”这个概念联系起来,想象天空和地面的广阔无垠,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天地图是由三个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意义都很明确,结构简单清晰。
详细解释
天地图是由“天”、“地”和“图”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天”指天空、宇宙,代表上天、高远的意思;“地”指地面、大地,代表下地、广阔的意思;“图”指图画、图像,代表图景、画面的意思。整个成语表示世界的图景,泛指天下、世界。
(0)
诗文中出现“天地图”的诗词

放歌行

吾观天地图,世界亦可小。

落落大海中,飘浮数洲岛。

贤愚与蚁虱,一种同草草。

地脉日夜流,天衣有时扫。

东山谒居士,了我生死道。

目见难噬脐,心通可亲脑。

轩皇竟磨灭,周孔亦衰老。

永谢当时人,吾将宝非宝。

(0)

谒岳庙一首

曾于青史想容仪,此日登临过古祠。

壮志未能忘北狩,忠魂犹自倚南枝。

矢心天地图恢复,唾手燕云在指麾。

千载英雄常涕泪,金牌何事即班师。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